旅美長期觀察中國政治、美國之音特約評論員鄧聿文的新書「不合時宜的人民領袖:習近平研究」日前在台灣出版,書中分析了習的大戰略、治黨和治國術、政敵和盟友、偏執人格、對台灣的垂涎、二十大 ...
自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後,當局不僅在內政上將它作為主軸,也將其作為外交的推銷目標。官方智庫和學術機構更是將它當作各類論壇和研討會,尤其是國際會議的主題。比如最近的兩個會議—— ...
在乏善可陳的中國兩會上,黨政機構改革無疑是個重頭戲。在二中全會宣布要部署新一輪機構改革後,外界充滿好奇,等待著兩會端出一盤怎樣的機構改革“大餐”來,港台媒體更預先放出消息,吊足了人 ...
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出世可能是人類近年取得的最重要技術突破。在現今的國際格局下,任何一項有著重大創新意義的技術,都不可避免地會被視作或拿來用作大國間的競爭工具。我們看到,在對 ...
自中國官方公佈去年人口減少後,主流看法認為這對中國非幸事,會對經濟增長帶來長期負面影響。我最近亦撰文表示,鑒於中國人口負增長進入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自此將永遠告別高增長。我指的高增 ...
中國這次疫情防控的放開程度,超出預期,很多人把“功勞”算在“白紙運動”上。該運動的一個直接訴求是放棄清零,放開管控。習近平在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的會談中,也承認年輕人因為在三年疫 ...
拜登的東亞行結束,但是他帶來的疑問沒有結束,比如他在回答記者提問說的美國會軍事保衛臺灣,是在中國武統時武力干涉還是只是賣武器給臺灣;再如,他把亞洲行首戰放在韓國,吊起了首爾胃口,首 ...
有關習李鬥最近一段時間在海外流傳,據說鬥爭的結果是「習降李升」。這些傳言雖然並非空穴來風,但還是附會成分居多。不過同時也確實說明,中共黨內和民間對習的不滿正在增強和擴散。 中共是一 ...
都說國家的未來在青年,因為青年終究要成年,走向歷史舞台,成為中流砥柱,主導內政外交。比如現下的中國很大程度上就由文革一代青年塑造,從最高層到基層,基本是由具有上山下鄉背景和經歷的人 ...
中共六中全會公報出爐,前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研判,還未完整公布的第三份有關中共歷史經驗的決議會回避中共過去所犯的錯誤,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想要超越前領導人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