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前,人民日報大搞「標題黨」。8月3日,看到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忍了又忍,忍不住,還是要說兩句。
黨媒的職能就是「吹喇叭、抬轎子」,依此出發,這篇報導能達到「筆桿子」上頭條的要求,甚至比最近大外宣喧囂的「把計劃和市場結合起來的中國模式成功推向世界」的調子更高。

如果把該文白紙黑字標榜的「今天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正以最直觀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其世界性影響——
我們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7%;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與中國眼前的現實相比較,只能顯示慣有的語言的無邊浮誇和內容的空洞無物。
不知人民日報兩位記者完成這篇報導任務時,如何面對密雲暴雨致31死的養老照料中心牆上清晰的泥手印?如何面對天水幼兒園200餘孩子鉛中毒?如何面對杭州餘杭142萬人的食用水嚴重污染?當然還有「高端人口」的「五連跳」?……

剛查了查,網絡上有關「密雲養老照料中心牆上清晰的泥手印」的報導和照片已經「404」了。杭州百姓喝「糞水」的高潮似乎過去了,但是有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洛陽又爆出暴雨之後,街面留有「黃金甲」的事實,百姓沒吃屎卻經歷了踩屎、粘屎和聞屎。
看來四中全會前的兩個月,中國人又將經歷一次黨媒宣講高峰和網絡刪貼並舉的時間段。當然無論對媒體還是網民已經是尋常事。
今天(4號)打開人民日報,嚇了一跳,「中國式現代化情懷篇」第二篇又上了頭版頭條,原來要發系列呀。真讓我昨天說中了!
還讓人矚目的是給任平的文章橫切出半個版面,這個位置可是當年 劉鶴發表「供給測改革」署名文章的位置。 任平文章的大標題是「改造主觀世界的『營養』, 改造客觀世界的『鑰匙』」,一連用了兩個文學比喻。再看副標題「——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滋養、鍛造作風、提升本領」,則令人一目了然,該文內容不過是新時期《老三篇》+《論共產黨員修養》的綜合宣傳。
說真話,兩篇文章的內容我都沒看,北京又下雨了,下雨天蹭網相當於較勁,我實在沒有較勁的耐力和功夫。只能感謝人民日報搞「標題黨」也搞得那麼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