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創始人、全球富豪排名第39位的馬雲,在雲遊海外一年後終於回國了。馬雲為什麽在此刻回國?這是很多人都在問的一個問題。
馬雲回國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提振信心
美國外交關系協會研究員劉宗媛說,“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對馬雲回歸表示支持(或歡迎)是兩回事。”
劉宗媛表示:“馬雲一直是中國企業家精神的象征。他的起起落落(似乎再次崛起)與中國政府和政府主導的投資密切相關。”
早在2012年,《華爾街日報》就報道,隨著阿里巴巴當時回購雅虎公司對其持有的大量股份,中國主權財富基金向阿里巴巴集團投資了約20億美元。
劉宗媛認為,馬雲回國這件事對中國政府或中共,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值得關注的是他的回國如何能夠(或不能)增強信心。”
中國經濟已經處於持續下滑的趨勢之中。尤其是去年北京堅持清零政策使已經緩慢增長的經濟雪上加霜。為此,習近平在本月初結束的兩會上,一改兩年前打壓民營經濟的強硬調子,說中共“一直把民營企業家當自己人”。
“只有盡快恢復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對中國政府支持民營企業的信心,才能平息傳言,減少不確定性。”劉宗媛在一份電子郵件的書面評論中說。“畢竟,經濟增長是一場信心遊戲。”她指出。
民營兄弟們沸騰了?
《馬雲回國現身杭州,民營兄弟們沸騰了》,一些中國媒體這麽報道馬雲回國讓中國私營部門信心爆棚。“相信這也是全國民營企業家信心暴漲的一天。”這篇報道說。“消息一出,阿里巴巴盤中大漲,直線拉升漲近5%。”
“這種說法當然是過於誇張了。”中國問題觀察家胡平說。中國民營企業家對政府的信心的喪失是因為習近平的打壓政策造成的,如果習近平的基本政策不變,“你想到達到重振外界的信心這個是不可能的”。
“只要你習近平還在台上,你還在那兒定於一尊,那麽人們這種疑惑就不可能完全去除,”胡平說。“當然大家會道,形勢確實有變化了,有些部分信心已經恢復,因為只要有發財的機會,那人們還會去發財的,但是作為正面的社會預期的心理,那是不可能恢復原狀的。”
劉宗媛也認為:“中國的私營部門和民營企業家潛力巨大,在允許的情況下,他們一直是中國發展的先行者。 在不尋常的情況下,他們也表現出抵抗。”
國家贏了還是黨贏了?
《日經亞洲》引述研究中國金融市場的亞洲分析專家侯偉(Fraser Howie)的評論說,他看到了習近平當局對民營企業政策緩解的信號,但是他指出,“當局設立的控制民營經濟的法規和機制並沒有改變。”
他認為,對於中國民營企業來說,馬雲回國無關緊要,“因為他已經被擊敗,國家贏了。馬雲失去了控制、權力、財富,這些都回不來了。”
但在紐約從事資產管理近30年的華人投資專家姚望說:“國家沒有贏,是共產黨贏了,國家輸了。”
姚望說,中國的私營老板處境艱難,“他們既要面對來自歐美競爭對手的強勁的競爭,還要應對通脹,還要應對全球惡劣的經濟環境,還要考慮到自身是否安全。”
姚望認為,北京當局與其利用馬雲回國來提振民企的信心,不如采取一些實際行動,“政策的穩定性、持續性、可預見性、透明性,最好的形式就是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馬雲回國在意料之中
海外中國問題觀察家胡平認為,馬雲回國其實是意料中事。
首先,習近平對馬雲的懲罰已經完成。“不僅他的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另外他的許多職務——阿里巴巴的CEO、董事長等等——當然早就辭掉了,其實這麽一來習近平當局某種意義上已經達到了打壓他的目的。
其次,自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中央的經濟政策也發生了一個並不亞於抗疫政策大轉彎的一個轉彎,”胡平說。習近平希望重新振作人們對經濟發展的信心,“這麽一來他當然需要采取一些動作,表明中國政府還是支持民營企業的,還是要對外開放的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他讓馬雲回來就可以起到這麽一種信號的作用。”
最後,“就馬雲個人來說,盡管他完全可以在海外生活,他有的是錢,但畢竟他的一些事業在國內,還有各種各樣覆雜的社會關系,他本人也會有這種意願,依然不離開中國。所以就出現了我們看到的這一幕。”胡平分析。
馬雲與李強的老關係並不重要
路透社報道,中國新任總理李強自去年底以來就要求馬雲返回大陸,希望這能提振企業家的商業信心。暗示馬雲回國可能跟這位曾經與馬雲在浙江有老關系的現任總理有關。但胡平認為,如果這種關系足夠強大,馬雲先前就不應該遭到打壓。
“所以這個關系並不是最重要的。”胡平說。“現在的情況是他已經遭到打壓之後、馬雲頭上的光環已經丟了一大半之後、已經臣服於當局的這種壓制,在這個前提之下,現在當局想重振外界對民營企業對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所以馬雲就成了標誌性的人物,這個時候才有可能通過李強和馬雲過去的舊的交往關系,讓馬雲回來。”
轉載自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