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牧(整理與編輯)
停戰與「領土完整」
田牧:「12點建議」中的「領土完整」,其實在停戰談判中是個偽命題,停戰談判只解決停戰,難以解決「領土主權」問題。比如:朝鮮戰爭就是一個教科書例子,「三八線」只確認與解決了停戰線,俄日的北方四島同樣未解決「領土主權」問題。
萬潤南:澤倫斯基要求恢復到1991年的烏克蘭領土狀況,俄羅斯是一定不會接受的。停戰談判,實際上需要完成三個協議:一個叫「停火協議」,一個叫「停戰協議」,一個叫「和平協議」,或者叫「終戰協議」。
為什麽烏克蘭現在要發動「春季攻勢」呢?這也是歐盟國家的想法,眼下烏克蘭太吃虧,太受氣了,就是希望在與俄羅斯談判之前,烏軍再往前沖一下。倘若春季攻勢按照烏克蘭的目標能夠達到,把克里米亞也打下來了,把烏東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俄軍也趕出去了,那個時候談,當然是恢復到了91年的邊界。倘若克里米亞的俄軍沒被趕掉,烏東兩個區域的俄軍也沒打退,或者稍好一些,烏東一線推進幾十公里,趕走一部分俄軍……。我有一種感覺,在此種情況下,就是參照戰場的具體情況劃分停火線,就像南北韓一樣,是「37線」,還是「38線」?將來是以何處何地劃線呢?以第聶伯河為界?還是以烏東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個區與南部連接起來?這是俄羅斯最想要的。對於烏克蘭來講,盡可能地收復所有失地,也包括克里米亞。
這取決於什麽?談判桌上能不能得到,取決於戰場上能不能拿到?所以就要看宣誓了幾個月的「春季攻勢」,令人惋惜的是整個世界未等到「春季攻勢」,卻已進入立夏。眼瞅著烏軍如此的躊躇不決、遲滯不前,看來烏克蘭是難以適從與如願。美歐國家為了促使烏克蘭下決心,近期提供了大量的現代坦克、防空導彈、裝甲車等重裝備。顯然,「春季攻勢」是停火談判的一個基礎。
所謂停火,就是雙方約定不打了,在雙方的實際控制區停火。至於克里米亞、烏東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烏克蘭認為是「烏方」的,俄羅斯認為是「俄方」的,這是俄烏的各自表達,得按照實際控制線將戰爭停下來,這叫「停火」,也是「停火線」。
朝鮮戰爭的幾個參考點
田牧:引述朝鮮戰爭的一些資料。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願軍秘密渡過鴨綠江(界河),1950年10月25日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打響。1951年2月1日,聯合國大會以44票讚成,7票反對,8票棄權,通過了第一委員會草案:第498號決議,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介入朝鮮是侵略行為,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停止對抗聯合國軍隊,退出朝鮮半島。當時有45個國家參加了對中國的制裁,禁運戰略物資高達300餘種,包括紡織品和廢棄的橡膠,黑鐵皮等。
1951年1月4日,第三次戰役結束,美軍領導的聯合國軍退至「三七線」一帶。4月11日,麥克阿瑟被解職,由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接任。新上任的李奇微對戰場有信心,判定誰勝誰負為時尚早。他指揮的聯合國軍隊在第五次戰役(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美第八集團軍為主的聯合國軍隊以強大的實力,將志願軍逼退回「三八線」以北。
5月31日,在第五次戰役的中后期,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給李奇微下達的指示是:締結合理的停戰協定,終止敵對行動。
為什麽美國此時首先尋求停戰?主要原因是:
1、麥克阿瑟欲擴大戰爭至中國疆域,並使用20至30顆原子彈,打敗中國。杜魯門總統反對,擔心該方案會使蘇聯加入戰爭,使大戰升級,最終有爆發核大戰的可能。
2、下一任總統選戰開啟,而朝鮮戰場造成美軍大批傷亡,及一年多未見戰爭成果,杜魯門政府遭到嚴重質疑與批評,成為主要競選話題,結束戰爭,平息民憤,爭取選民支持,是民主黨贏得競選的前提條件。
3、質疑朝鮮戰爭的美國利益。時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布萊德利五星上將,是麥克阿瑟的上級,現任是馬克·米利上將。布萊德利認為:儘管戰爭目的是抵制共產主義,但對美國來說,中國並不是美國大戰略的要地,美國還得兼顧歐洲安全,其時布萊德利還兼任北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攻打中國,那將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一個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就是布萊德利所說的。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與重覆。老萬提出參考朝鮮戰爭的情況,俄烏戰爭與之確實有許多相同點:
1、杜魯門總統任上爆發朝鮮戰爭,杜魯門是民主黨的。1953年的停戰協議,是在艾森豪威爾總統任上簽署,艾森豪威爾是共和黨的。朝鮮戰爭打了一年多,杜魯門給李奇微指示,提出停戰談判,直接原因是國內的總統競選。
2、停戰前,李奇微硬是將中國志願軍打回「三八線」以北,「三八線」到「三七線」相距約111公里。這也是美歐希望烏克蘭軍隊展開春季大反攻的戰略停戰目的——「停戰線」必須往東推進。誰都清楚,「領土完整」徒有虛名,而「停戰線」才是未來長期的「暫定疆界」。
3、與朝鮮戰爭杜魯門總統的憂慮一樣,一是考慮美國的戰略重點與利益,當年中國不屬於美國大戰略的考慮範疇,是因為前蘇聯的存在,美國的主要對手是前蘇聯;而現如今美國的戰略對手是中國,俄羅斯並不是美國戰略的主要對手,陷入烏克蘭一年有餘的戰爭,不僅拖垮了美國的精力、時間、資源等,甚至使同盟國也深陷戰爭泥潭,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精力、時間,影響了安全發展環境。二是拜登總統擔心戰爭擴大,延伸至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甚至可能爆發核大戰。
眾說紛紜停戰為上
廖天琪:對於中國的「12點建議」,德國雖然無可厚非,但情緒很大,習近平至今未譴責俄羅斯,中國又是聯合國五常之一。什麽是中立態度?對於侵略戰爭行徑,應該有一個是非判定,至於後續處理上,持不偏不倚立場,公正判定,這就是中立立場,否則就是口是心非嘛。
萬潤南:關於這個問題,法國的《費加羅報》分析寫道:任何可平緩烏克蘭戰爭的努力都不容忽視,北京與基輔的關係重新起步,本身是一項積極的進展。中國歐亞地區特使李輝即將出訪烏克蘭、波蘭、德國、俄羅斯等,商榷走出戰爭的政治解決辦法。但從根本上說,中國的這個姿態沒有什麽可以期待的。
談判的時機是否成熟?從戰場情況來看,烏克蘭正為「春季反攻」作準備,戰爭仍在高潮中;從克里姆林宮的自信來說,烏克蘭必須遵守俄羅斯的條件,也就是烏克蘭投降;從澤倫斯基的訴求衡量,他向習近平重申,要恢復1991年俄羅斯以及國際社會承認的烏克蘭邊境。一句話:和談對話是否啟動?要視「春季反攻」的結果決定。
我基本同意《費加羅報》觀點,中國是否可以像斡旋沙特與伊朗和解那樣,在俄烏兩國間扮演調停人呢?這種可能性不大。戰爭爆發以來,北京沒有發出譴責,與俄羅斯的關係反而更加密切,只差邁出軍事支援俄羅斯這一步了。法國政府肯定習近平與澤倫斯基通話的決定,但對此沒有任何幻想,中國會做出重大外交舉措,不再支持普京的可能性甚微。結論是:讓中國與俄羅斯拉開距離幾乎是異想天開。
廖天琪:現在的問題是,歐洲明白不能長期陷於戰爭,已經影響到整個歐洲的經濟復蘇與發展,從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針對烏克蘭谷物、糧食等過境出運問題,引發抗拒行為來看,就是一國有一國的難處,情緒最終解決不了戰爭帶來的現實困難。
萬潤南:其實,這個世界離不開美國霸主,所有矛盾的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中東戰爭、俄烏戰爭、南海台海危機等,美國的立場無處不在。一句話:沒有美國的主導與參與,俄烏停戰就一個字:難!
中美矛盾與沖突是焦點
廖天琪:老萬提出了話題的核心,是否美國霸主地位遭到了動搖與挑戰?美國戰略很明確,俄羅斯不是主要矛盾與對手,中國才是美國當下大戰略的主要對象。俄烏戰爭的作用,是消耗俄羅斯力量,猶如前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被拖垮一樣,前蘇聯最後是亡黨亡國了。
中國是美國的主要矛盾與對手,奧巴馬執政以來,美國一直擔憂中國在挑戰美國的霸權,所以有了「亞太再平衡戰略」。用布林肯的話來表述:中國政府正在變得對內越來越壓制、對外越來越咄咄逼人。馮德萊恩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中國對內更壓制,對外則變得更具侵略性。
中國是否有挑戰美國霸權之心之意?我的觀點是肯定的,中國在各種場合質疑「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不承認美國為主的民主同盟自由民主價值觀,挑戰「二戰」後美歐建立的國際秩序與規則,一句話:就是在挑戰美國!
田牧:中國不承認挑戰美國,是不是一種謬誤?換一種說法,可能便耳熟能詳。
西周晚期與春秋早期,華夏文明遭遇了狄戎異族的沈痛打擊,鎬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殺,不計其數諸侯被滅,西周關中、中原等地,皆盡成為戎人的樂園。《公羊傳》有記載:「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即局勢危急,猶似斷線一般。齊桓公挺身打出「尊王攘夷」,維護了當時華夏天下的秩序,讓周天子公開稱讚,中原諸侯心悅誠服,後來的「幽地會盟」,確立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齊桓公執政是公元前685至643年,也就是說他的霸主將近四十年。這是否可看作是中國古代「基於規則的華夏秩序」?
我也同意老萬的觀點:俄烏停戰,美國缺席,停戰可能微乎其微。
結語:美中奧地利會談前景
美國和中國外交部各自公布,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於5月10日、11日在奧地利舉行會晤。許多媒體使用的題目是:「中美關係解凍?」
事實是難以解凍。美中難以達成共識,原因很簡單,秦剛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的「第一粒紐扣」,倘若扣錯了,將導致美國對華政策完全脫離理性健康的正軌。
問題是歐盟的絕大多數國家,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但是歐洲絕不能對台海局勢視而不見,即堅決反對武統台灣,反對台海發生戰爭。沙利文在「第一粒紐扣」上不可能鬆動,這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歐盟國家、民主同盟國家紛紛響應,如果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軟化,將會導致「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崩潰。因此,要麽是修正「第一粒紐扣」,要麽是「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瓦解。
按照中國道家的哲學,盛極而衰,否極泰來,真不用擔心巔峰上的美國,現今的美國只是治國策略上的問題,歷史上有羅斯福的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新政,相信美國的智慧與實力!
「閑話三人行」的討論還在持續中,且待下期深入探討美中關係。
【閑話三人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又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儘管是些閑言碎語,嘮叨些普天之下滿意不滿意的言論,不敢冒然稱是醒世警世之議,聽不聽由你……
萬潤南:中國計算機軟件工程師、企業家、異議人士,於1984年創辦四通公司,1989年因六四事件流亡海外,在海外成立民主中國陣線,並曾擔任秘書長、主席。
廖天琪:國際筆會和平委員會副主席、歐洲之聲社長。
田牧(潘永忠):歐洲之聲主編、民主中國陣線總部秘書長。
台灣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