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師生團來了!
對普通德國百姓來說,對年少新奇的中學生來說,特別是對德國萊茵馬斯職業高校的師生來說,計劃飛赴遙遠的異域,特別是被歐洲媒體稱之為「台海戰爭是真實危險」的台灣,之前充滿未知。這也是德國教育部拒絕批准該校組團訪台計劃的原因,但最終他們還是突破障礙,御風而行,堅持成行。12月4日清晨6點半,師生們抵達桃園機場,在「我們與台灣站在一起」的橫幅前歡呼雀躍。
卡爾(Karl Kreft)老師說: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是蔣經國總統執政時,我來過台灣,撫今追昔,無法相提並論,現代化的機場,進入市區的高速公路,沿途掠過的市區新姿與風情……,台灣變了,變得我根本無法辨識,煥然一新的時代風貌,沖刷著我記憶中模糊的痕跡、印記……,一路上驚喜連連,高潮迭起。
步入101,電梯高速無聲的將訪問團師生送上35層,又轉而下降至33層的德國駐台代表處,這摩天高樓的景致,令德國師生嘆為觀止。
這邊風景獨好
庫訥牧師(Roland Kuehne)感慨道:我了解台灣的民主制度,對台灣向來是深信不疑,但此次親歷的所見所聞,還是讓我眼界大開。我們所看到的台灣,有序、祥和、上進,蘊含著勃勃生機,一派和平盛世的繁榮景象。這與我獲悉的「世界上最危險之地」訊息,還真是南轅北轍、格格不入。
庫訥牧師頂著一頭霧水,向德國駐台副代表霍費姆(Andreas Hofem)先生提出了疑問,霍副代表答說,教育部的拒絕可說是信息欠缺、反應過度了,下次還是首先應該向我們外交部諮詢,媒體的報導與現況實情還是有距離的,否則我們早該匆匆撤離了。
外交官描述的台灣
霍費姆代表談及台海問題,他說道:台灣與中國對峙與相距,各施其政七十年有餘,這是事實,也是現實;在國際政治與外交中,確實存在「一中政策」原則,這就是德國總統、總理不可訪台的禁錮所在,也是我們互相不能設立大使館、只能設代表處的原因。但我們的行政任務與功能與大使館是一樣的,我們的工作範圍包括經濟商務、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環保互助等等,這就是我們面對台灣和中國現實關系的日常工作。
台灣的政黨,主要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國民黨歷經了百年的複雜變遷,民進黨是現代發展起來的,民進黨成立之初,確實執著於「台灣獨立」,但是,眼下的台海緊張局勢使他們更注重現實現況,語氣放緩,但絕不願意與中國統一,尤其是與眼下專制、獨裁中國政府合作。
國民黨希望更多地靠近北京政府,與之開展各個領域的合作,但也不願意與現在的中共領導下的中國統一,希望維持現狀,各施其政。結論很清晰:台灣不希望、也不追求「統一」。
我與副總統握手了
女學生波爾小姐(Maja Pohl)興奮地逢人就講:「我與副總統握手了!」,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賴清德副總統前往立委候選人吳沛憶選區艋舺青山宮參拜,結束後來到德國師生代表團隊伍前,與一些師生代表一一握手,大家的情緒一下子興奮起來,尤其波爾小姐圓睜雙目,驚訝神色被美幸姐瞬間抓拍。波爾小姐有理由高興、激動。她說:對我來說,從未遠離故國,飛赴遙遠、充滿異國情調的台灣,而在這一天內,就像乘坐迪斯尼樂園的雲霄飛車,高潮迭起。台灣是個好地方,台灣人更好,親切友好,甚至副總統都與我握手了,我太幸福了……,這異域的經曆和風情就像電影里的蒙太奇,將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記憶中,永遠、永遠……。
賴清德副總統也與廖天琪老師、庫訥牧師和我們夫婦一一握手了,我們都真誠地祝願他「一定成功!一定勝選!」
庫訥牧師與他的同事與學生們,終於從醞釀已久的紙面籌劃中,從遐想中,從媒體文字中,從電視文學中……,抵達了太平洋中的美麗寶島。整個世界都刮起了台灣旋風,而德國師生正處在旋風的中央,享受到不一般人生經歷……。
歐洲之聲社長廖天琪,總編田牧率德國師生代表團於12 月3日至11日訪問台灣進行 政治教育之旅。以下視頻是當地媒體報導。
台灣《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