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田牧筆談】烏魯木齊「七五事件」是一面歷史鏡子

    A Light in the Darkness – Announcement on the 5th Anniversary of Liu Xiaobo’s Death

    【淇園漫步】被掠奪的文化遺產應當物歸原主嗎?

    【田牧筆談】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劉曉波逝世5週年祭文通告

    【比爾曼自傳】第九章 愈禁愈來勁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老陳時評】:獻忠又到狂潮習近平連任中國必成北韓

    【北京觀察】高瑜:永遠的張思之

    悼念張思之大律師

    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普丁被打臉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中共當局閉門庭審許志永「顛覆」案,被斥為荒唐「騙局」

    《蘋果日報》關閉一年後仍有七人遭拘押 / Hong Kong: One year after Apple Daily shutdown, seven still detained

    【老陳時評】:徐州鐵鏈女唐山打女人成為中共處理公共事件的流程

    八九六四,一座流動的紀念碑

    澳大利亞齊氏文化基金會 2022 年第 15 屆推動中國進步獎公告(二)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老陳時評】:香港才子倪匡的醒世恒言

    談傳國璽印文

    【北京觀察】鮑彤:護法•維權•愛國——讀《耄耋律師仍少年》

    【北京觀察】高瑜:永遠的張思之

    悼念張思之大律師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談傳國璽印文

    【香江寄語】:文明需要力量才能戰勝野蠻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A Light in the Darkness – Announcement on the 5th Anniversary of Liu Xiaobo’s Death

    Margarete Bause:我們不允許中共質疑人權的普遍性

    Roland Kühne:為六四和所有暴力受害者點燃蠟燭

    Adhere to the June 4th Spirit and Promot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Global Commemoration of the 33rd Anniversary of “June Fourth”

    彼提科夫一家言 烏克蘭與台灣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田牧筆談】烏魯木齊「七五事件」是一面歷史鏡子

    A Light in the Darkness – Announcement on the 5th Anniversary of Liu Xiaobo’s Death

    【淇園漫步】被掠奪的文化遺產應當物歸原主嗎?

    【田牧筆談】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劉曉波逝世5週年祭文通告

    【比爾曼自傳】第九章 愈禁愈來勁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殖民地與殖民統治:中共在害怕什麼?

    【老陳時評】:獻忠又到狂潮習近平連任中國必成北韓

    【北京觀察】高瑜:永遠的張思之

    悼念張思之大律師

    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普丁被打臉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中共當局閉門庭審許志永「顛覆」案,被斥為荒唐「騙局」

    《蘋果日報》關閉一年後仍有七人遭拘押 / Hong Kong: One year after Apple Daily shutdown, seven still detained

    【老陳時評】:徐州鐵鏈女唐山打女人成為中共處理公共事件的流程

    八九六四,一座流動的紀念碑

    澳大利亞齊氏文化基金會 2022 年第 15 屆推動中國進步獎公告(二)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老陳時評】:香港才子倪匡的醒世恒言

    談傳國璽印文

    【北京觀察】鮑彤:護法•維權•愛國——讀《耄耋律師仍少年》

    【北京觀察】高瑜:永遠的張思之

    悼念張思之大律師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談傳國璽印文

    【香江寄語】:文明需要力量才能戰勝野蠻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A Light in the Darkness – Announcement on the 5th Anniversary of Liu Xiaobo’s Death

    Margarete Bause:我們不允許中共質疑人權的普遍性

    Roland Kühne:為六四和所有暴力受害者點燃蠟燭

    Adhere to the June 4th Spirit and Promot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Global Commemoration of the 33rd Anniversary of “June Fourth”

    彼提科夫一家言 烏克蘭與台灣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歐洲風情

瓦森貝格的故事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二)

田牧文 /田牧
2020 年 11 月 29 日
在 歐洲風情
瓦森貝格的故事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二)

1365年建造的古城門。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自那次鄰村信步之後,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悟覺,原來身邊的故事一樣很精彩。兔子意識不一定正確,窩邊的草,該吃還得吃……

推薦新聞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2022 年 6 月 16 日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一、

鄰村圖欽布羅西(Tüschenbroich),曾隸屬於距10公里之處的瓦森貝格(Wassenberg)伯爵的領地,而瓦森貝格,距我居住的天鵝山莊(Schwanenberg)9公里,我時常駕車去荷蘭邊境的花卉市場,該小鎮是必經之路。

瓦森貝格是一個古老的小城市,根據記載,1020年海因裡希二世將瓦森貝格的城堡和土地,捐贈給了傑拉杜斯·馮·安托英(Gerardus von Antoing),從此安托英就自己改姓為馮·瓦森貝格,這就是瓦森貝格伯爵莊園的來歷。瓦森貝格城堡的後四代領主將領土不斷擴大,勢力範圍一直延伸到60公里之外的蓋爾登(Geldern)縣。

瓦森貝格古城堡外貌一角。
通向古城堡的甬道。
瓦森貝格古城堡內庭院。

若按中國人概念,即便說是小鎮,可能還嫌不足。瓦森貝格市擁有人口18,630(2019年12月統計數字),管轄區域面積約42平方公里,是緊鄰荷蘭邊境的小鎮,這是按今天國家疆域的概念來說。歷史上這一片都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荷蘭只是德國的一個縣。

瓦森貝格的古城堡,建於1400年左右,是瓦森貝格城市的地標古建築,城牆內的城堡要塞部分現為古雅的賓館。從15世紀上半葉開始,這座四層高的廣場與塔樓,屹立在四面楚歌的山坡上,主要功能是城市防禦工事和士兵住所,是下萊茵省僅有的三座山頂城堡之一。後來,塔樓與城堡,成為瓦森貝格國家公園地區的中心。

二、

瓦森貝格古鎮,自然有著名的古城堡與古教堂。中國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其實歐洲也一樣,他們也有仙有神,否則便難以解讀古堡與古教堂的幽深舊話。

遠眺典型古羅馬要塞瓦森貝格塔樓。
一汪池水平靜如鏡,清澈透明。

瓦森貝格的城堡,是建造在人工山崗上的多層塔樓,城堡群還包括城市防禦工事,屬於典型的古羅馬要塞。別看這幢城堡不那麽雄偉,但真可說是有仙則名。城堡邊豎著古建築說明欄目,記載道:1505年,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Karl V)皇帝,曾是瓦森貝格城堡的客人。有趣的是,筆者查閱了維基百科「查理五世」條目,1505年,查理五世還只是5歲的幼童,11年後,他成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又是3 年後,他才登基,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一橋躍過粼粼碧波。

還有記載說:1543年,神聖羅馬帝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皇帝(Maximilian II),也曾抵達瓦森貝格的城堡訪問。筆者同樣查閱了維基百科「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條目,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訪問瓦森貝格城堡時,才16歲,查理五世皇帝是他的伯父,在這以後的5年,他成為西班牙攝政王,36歲時被選為匈牙利國王,37歲時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這樣看來,查理五世與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均不是在皇帝任上巡幸瓦森貝格古城。不過按照歐洲傳統宗教來說,人生沒有偶然,一切都是註定,所以也就無所謂皇帝任上之說。

三、

1118年,十字軍東征時,馮·瓦森貝格捐贈給瓦森貝格市民一所大教堂,這就是瓦森貝格的第一座教堂,1118年9月30日,由列日主教奧特貝特(Otbert)揭幕。

天然的森林公園內的湖邊小道。

這是座羅馬式大廳的教堂,1250年後又進行了擴展,形成了一個三通道支柱大教堂。大約在1420年左右,重新修建,保留至今的三層鐘樓,哥特式風格鐘樓與教堂中殿。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教堂被摧毀,保存下了鐘樓。1954〜1956年之間,再次重新建造與恢復了一座新的教堂。

瓦森貝格的第一座教堂,哥特式風格鐘樓。

雖然,歷史的長河中,古城歷經了數度的「帝國之戰」,在君主的失敗戰爭中,瓦森貝格城市不得不變換主人。雖說主人可以一次次變換,但上帝永遠不會放棄他的子民,瓦森貝格的市民代代相傳,永遠居住在了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四、

瓦森貝格早在1273年就獲得了城市權利,1972年,在市政重組中,得到聯邦政府的重新確認。

歷經數百年的風吹雨淋,風化腐蝕,瓦森貝格的古風古色風貌,業已枯萎衰敗,逐漸被世人遺忘,古城之景色,幾乎流失了……

瓦森貝格的古軍事塔樓。
在塔樓上俯瞰瓦森貝格城市一隅。

2013年至2014年期間,在德國北威州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對城堡進行了重新修建與維護,恢復了原來的風貌:修繕與恢復了古城門(1365年建造的)、防禦塔、壁爐廳、騎士廳和公民廳,還有用於展覽與舉辦音樂會的大廳等,部分古城墻也被保存下來。

在15世紀歷史要塞區域內,建立綠化城市公園。
樹木園的「湖岸花園」。
瓦森貝格老城一隅。
部分古城墻也被保存下來,古城墻一段。

在15世紀歷史要塞的區域內,還開發與建立了具有特殊地形結構的中央綠化帶作為城市公園。在瓦森貝格的公園中,遊客可以漫步通過建築設計的花園軸線,小型樹木園的「湖岸花園」,一汪池水平靜如鏡,清澈透明,天然森林公園裡,一橋躍過粼粼碧波,與周邊的古城堡、塔樓、教堂等相伴相依,形成渾然一體的美麗景致。

瓦森貝格城市,2013年是德國「最美麗的花園」城市之一,獲得銀牌。

我忽然遐思萬千,只是年代與時辰在變遷,我們與瓦森貝格一代代的古人,面對著同樣的藍天白雲,同樣的古城塔樓,同樣的清澈湖水,同樣渾然一體的景致,好想知道他們曾經的想法與感悟……

相距瓦森貝格城一公裏處另一座古堡,古堡入口。
古堡內的宮殿。

台灣《民報》首發

標籤: 查理五世(Karl V)欧洲风情瓦森伯格田牧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皇帝(Maximilian II)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胡平論政】:試論作為民主活動政治家的陳子明——追思陳子明

下一篇文章

閻連科:農村就像一個開滿鮮花的垃圾場

田牧

田牧

田牧新著 /田牧,本名潘永忠,上海人,曾任職上海企業管理工作。九十年代初定居德國,在積極參與海外民運之同時,亦筆耕不綴。

相關文章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2022 年 6 月 16 日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English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2022 年 2 月 12 日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人文天下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2021 年 5 月 13 日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人文天下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2021 年 3 月 4 日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人文天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2021 年 3 月 4 日
下一篇文章
閻連科:農村就像一個開滿鮮花的垃圾場

閻連科:農村就像一個開滿鮮花的垃圾場

中國政府民族政策是高壓與迫害

中國政府民族政策是高壓與迫害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開篇語:廖宗澤的傳說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開篇語:廖宗澤的傳說

熱門文章

瓦森貝格的故事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二)

瓦森貝格的故事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二)

2020 年 11 月 29 日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2021 年 11 月 23 日
【田牧筆談】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劉曉波逝世5週年祭文通告

【田牧筆談】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劉曉波逝世5週年祭文通告

2022 年 7 月 4 日
1989-2022 從自由的勝利到專制的反撲

1989-2022 從自由的勝利到專制的反撲

2022 年 6 月 27 日
談傳國璽印文

談傳國璽印文

2022 年 7 月 5 日
北明:讓自由之火從血泊中升起來!

北明:讓自由之火從血泊中升起來!

2022 年 6 月 6 日
牧野聖修: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33周年發表談話

牧野聖修: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33周年發表談話

2022 年 6 月 14 日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淇園漫步】「猶太母豬」宣判無罪

2022 年 6 月 16 日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