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9日宣布新一波關稅通知名單,其中,巴西遭到截至目前為止,全球最高的50%稅率待遇,使各界譁然,由於美國長期對巴西享有順差,對該國祭出高額關稅並不符合川普透過談判獲取貿易有利條件的策略,因此分析指出,華府此舉似有針對金磚國家集團長期推動去美元化,以及試圖取代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等行為進行反擊之意。
德國之聲(DW)指出,川普(Donald Trump)近期似乎正在加大和包括巴西、俄國、印度、中國與南非等國,所組成的「金磚國家」(BRICS)集團抗衡的力道,強調該集團的行為,對於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構成威脅,從而使美國經濟霸權面臨挑戰。
在日前金磚國家於巴西里約舉行年度峰會之後,川普6日更是進一步威脅要向支持該集團「反美政策」的任何國家,額外再行徵收10%關稅。由於川普在競選期間,就矢言要維護美元全球霸權地位,因此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高級研究員加西亞-艾雷洛(Alicia Garcia-Herrero),指出由於金磚國家集團採取「反西方」(anti-Western)立場,且有意改變全球秩序,因此川普的憂心其來有自。
BRICS試圖推動「去美元化」 但未提出可行替代方案
在過去10年之間,金磚國家集團成員從原本的4國擴增至10國,其中包括今年元月加入的印尼,另外沙烏地阿拉伯雖然已被該集團視為成員國,但該國並未正式承認;此外,金磚國家集團還有9個夥伴國,以及十數個正在排隊等候會員資格審核的候選國,儼然形成一股新的國際勢力。
這個被北京當局稱為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替代架構,目前坐擁全球近25%的貿易量,以及近半數的人口,且近年來不斷強化推動「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策略,倡導會員國家以當地貨幣作為貿易媒介,藉此削弱美元的影響力。其中,面臨國際制裁與限制甚鉅的俄國、中國,更試圖以盧布、人民幣,取代美元進行能源交易。
自2023年起,印度就以人民幣或盧布,甚至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貨幣迪拉姆(dirham),用極低價格大量採購俄國原油;華爾街日報(WSJ)則指出,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日前舉行的BRICS峰會期間,表示2024年俄國與其他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以本國貨幣結算的比例就已高達9成,似乎展現出取代美元的成果。
經濟學家認為,目前將近90%的國際貿易,以及59%的外匯存底都以美元作為依據,因此美元作為全球主導貨幣的地位在短期內仍難以被撼動,但金磚國家倡導以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的作法,仍有影響美元主導地位的可能性。
但實際上,分析人士認為由於俄、中、印度等國,對於資金流動仍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各國之間在進行貿易時,如何就貨幣價值、流通進行設定等方面存在高度障礙,且集團內部針對如何建立以黃金儲備作為支撐的共通貨幣「Unit」有高度分歧,印度更因為憂心人民幣取得主導地位而拒絕加入計畫,都成為金磚集團難以發展美元替代貨幣的重大阻礙。
對美國主導國際秩序強烈批判 尋求建立新秩序
在金磚國家峰會上,各國對於伊朗近日遭受攻擊一事,強調相關軍事行動嚴重違反國際法規範,但並未明確將矛頭指向美國或事以色列,此外,該集團也重申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立場,譴責以飢餓做為對付加薩的手段。同時,各國領導人也重申多邊主義、基於國際法原則維護全球秩序的原則,並且強調要推動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使巴西、印度以及非洲國家獲得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另外,該集團也強調要在人工智慧(AI)治理、氣候變遷與公共衛生等領域進行合作,展現挑戰美國主導地位的態度。然而,金磚國家之間的政治體制和外交政策的目標,存在極大的差異,舉例而言,巴西和印度對於和美國、西方集團之間的全面對抗抱持保留態度,並且試圖和西方陣營維持政治上與經濟上的交流,且中國與印度之間存在嚴重的邊界爭議。
因此,分析認為在集團內部意識形態、爭端難以調和的情況下,BRICS要形成能夠取代美國的國際新秩序,短時間內誠非易事。
轉載自《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