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一片驚呼,是因為雙方都知道,事先三井物資部已經有明確的態度:對辦合資企業說「不」。人們不知道的,是石田將會如何說出這個「不」。大家畢竟是貿易上的合作夥伴,要把「不」說得合情合理,是需要一點智慧的。
當石田部長臨陣大逆轉,一改初衷,說出那個關鍵的「幹」字時,全場的驚愕,可想而知。散會之後,郗建民笑瞇瞇地走到我身邊,拉了一下我的衣袖,悄悄地豎起了大拇指。
三井的辦事效率極高,當天下午,就在岸田副部長的主持下,起草合資協議書。協議書基本上是在我上午發言時劃定的框架內完善細節:三井出資100萬美元,占股份的25%;四通的技術,占股份的30%;四通提供合資廠的場地和其他設施,占股份的45%。三井負責SKD散件的供貨,合資廠負責組裝生產,產品由四通集團包銷。三井派駐合資廠的幹部,仍在三井領薪水。後來他們派來了一個小夥子,叫中込純,會說中文,胖乎乎的娃娃臉,很可愛的樣子。
這一天,我們是三井的貴客。三井大樓的門廳裏,懸掛著中、日兩國的國旗。當晚,他們在富麗堂皇的金廳設宴,還邀請了日本另外五家公司的三十多位客人。石田致歡迎詞,我致答謝詞。即使是場面上的應景話,有時候我也會說出點新意。記得在感謝主人之後,我特地稱贊三井人獨具慧眼,合作對象不計大小。我說:三井很大,四通很小,但任何「大」,都是從「小」開始的……
三井的朋友說:「在我們眼裏,你們在中文電子打字機領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公司。」
是啊,在中文電子打字機領域,我們暫居第一。但能否保持這個領先地位,還需要我們去直面競爭。
在日本訪問的一周期間,我們考察了ALPS和OKI公司,看了他們的生產線和質量控制,為構建未來的合資企業有個參考。
離開日本前夕,又安排我們和三井的社長會面。嘿,這就叫北京不見東京見。然後,我和沈國鈞、王安時、段永基四人先行繞道香港回國,王緝誌則留在日本,和ALPS討論下一代四通打字機的開發。
MS-2401的開發,仍由王緝誌領軍。主要成員除了原來的孫強,又增加了兩員大將:裘鋼和王東方。裘鋼是航天部502所的第一位博士生;王東方是李玉在哈工大77屆的同班同學。
相對於MS-2400,新一代打字機有很大的改進。 MS-2401的外殼是用模具註塑成型,漂亮的流線型。增大了液晶屏的面積,第一代MS-2400的屏幕只能顯示20個漢字。新一代MS-2401可以顯示200個漢字,增加了十倍。老型號沒有方便的外存,新型號增加了3.5英寸的軟盤驅動器,便於文件存儲。並且采用了更大容量的Mask ROM,專門燒制了宋體、仿宋體、楷體、黑體等四種字體的漢字字庫。無論從哪種意義上來說,MS-2401都是相對成熟的產品。開發過程按部就班、進展順利。到1987年5月,是公司成立三周年,也是我們的新產品MS-2401的發布會。
新產品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當年就熱賣了一萬臺。
MS-2401的出臺,擊潰了一路追兵:天津的754廠。這是一家國有大型企業,地師級軍工企業,從事光電設備等精密儀器的加工制造。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得知該廠現已更名為天津光電高瑞電子有限公司。在四通尚未出世的1983年,754廠就上馬開發新一代電子打字機,1986年四通推出第一代MS-2400,該廠的樣機只好胎死腹中,用他們自己的語言:這第一個回合:零比一。
1986年,他們曾經找上門來,說是要和四通合作。其實是來買了一臺樣機,回去就開始肆無忌憚地仿造。說他們「肆無忌憚」,是因為他們連尺寸、外形都不變,全盤「克隆」。本來我估計他們在1987年上半年能推出仿造的打字機,結果還是高估他們了。到我們的MS-2401出臺,他們的山寨機仍然只是一堆零件。可能因為老沈也是天津人,754廠專程邀請我和老沈去廠裏參觀,領我們去看了仿制的現場,心悅誠服地認了輸:「唉,我們無法和你們競爭。」然後指著那一堆仿造的零件,說:現在是零比二。從此,他們徹底退出了電子打字機市場的競爭。
另一路追兵,是中科院一家公司和佳能(CANON)的合作。這兩家都聲名顯赫、實力雄厚,是我們不可輕忽的競爭對手。這是一場堪稱經典的商戰,其結局,相當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