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娜·劉(音)被中國南方一所公立小學聘為語文教師,合同中包含了關於曠工和工作表現的常見警告條款。
緊接著還有這樣一條:未經學校允許出國旅行,可能會導致解僱。
一個教職工群聊中進一步強調了這一規定。「根據上級部門規定,教師們需增強紀律觀念,」消息中寫道,「目前不批准出國旅遊。」
在中國各地,隨著當局正加強對公職人員與外國人接觸的管控,類似的警告正在蔓延。一些幼稚園的教師、醫生甚至政府承包商和國有企業員工都被要求上交護照。一些城市規定,退休人員要等兩年才能取回護照。
在許多城市,公職人員即使因私人原因出國旅行,也需要獲得批准。以「一般性出國考察、日常調研、交流學習」為目的的出國公務旅行已被禁止。而且在大多數省份,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現在已失去擔任某些公職的資格。
官員們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包括維護國家安全、打擊腐敗和削減開支。但這些限制的範圍迅速擴大,波及到了那些表示自己接觸不到敏感信息或政府資金的員工。《紐約時報》採訪了七位公職人員,其中包括一名小學音樂教師、一名護士和一名文學教授,他們都證實了這些限制的存在。
這些規定是中央當局為加強所謂政府工作人員政治紀律和思想忠誠而採取的舉措之一。《紐約時報》採訪的兩個人說,他們還被要求向單位披露個人社群媒體帳號。另一個人表示,如果她離開工作所在的城市,必須通知單位。一些地方政府禁止三人以上的公務員聚餐,這一措施是在多起官方宴會上出現酗酒報導後出台的。
但當局對海外接觸尤為警惕。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警惕間諜活動的威脅,以及它所稱的試圖煽動不滿情緒的敵對外國勢力。7月,中國共產黨官方喉舌《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民間外交「因黨而立」,應由黨來領導。
其結果是,儘管北京宣稱渴望吸引外國企業和遊客,但卻在阻止本國許多民眾出境。“
「你一方面希望外國有人過來對吧,那麼你宣揚中國文化,你希望他們來拉動經濟,」20多歲的蒂娜·劉說,「但是另一方面,你為什麼要把我們困在我們腳下的這一片土地那裡,而不是讓我們去見更多的世界?」
對部分國家工作人員的旅行限制並非新事。自2003年起,高級官員或接觸國家機密的人員必須提前報備出國旅行情況。他們的名字會被提供給邊境官員,以防止未經授權的出境。
但在習近平這位中國數十年來最有權勢的領導人的領導下,這些管控已擴大到級別低得多的工作人員。
一份地方政府通知顯示,浙江省沿海城市舟山附近六個漁村的全職官員被要求上交證件。在江西省的一個城市,一家公共衛生機構要求員工上報2018年以來的所有出國旅行情況。
河北省中部一所小學的音樂教師說,她今年夏天申請去馬來西亞,因為她的姐妹要去那裡留學,但校長拒絕了這一請求。該教師因擔心遭到報復而未透露全名,僅透露自己姓王(音)。
浙江省一名護士說,她若要出國旅行,需要經過四層審批。儘管一直希望能去越南,但她並沒有申請。同樣為避免報復,她僅透露自己姓朱(音)。她說,這些限制似乎表明,當局擔心即使是普通員工也可能攜帶敏感信息或非法資金出逃——對此她嗤之以鼻。「你尋思尋思你有機密輪得到我們這種人嗎?」她說,「攜款潛逃,我們能有什麼款潛逃?」
獲准出國旅行的人有時還被要求保證在國外期間不危害國家安全,不說中國壞話。內蒙古工業大學要求員工在國外未經批准不得接受任何媒體採訪或與任何「外方」會面。若遇到「反華勢力」,需向中國駐外使館報告。若回國後一週內未交回護照,可能會導致五年內被禁止出境。
這些限制還逐漸滲透到招聘環節。對於希望進入中國公務員體系的應屆畢業生來說,一些最令人嚮往的職位屬於「選調生」項目。這些從頂尖大學招募的學生會被納入快速晉陞至領導崗位的軌道。
每個省份自行決定從哪些學校招募選調生,包括南方的廣東省在內的許多省份過去都將海外大學包括在內。今年,廣東省只列出了中國的大學;其他五個地區在過去一年裡也是如此。目前只有上海明確表示,該精英項目接受外國大學的畢業生。
東北的遼寧省更進一步。今年,任何在海外居住超過六個月且「國(境)外期間經歷和政治表現」難以核查的人,都被視為不符合資格。
各大城市的警察局也實施了類似規定。在上海,即使有配偶或近親移居海外,也可能導致申請人不符合資格。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劉冬舒教授表示,許多限制很可能並非源於中央明確的指令。但隨著中央政府對中層官員的審查加強,這些中層官員或許是在試圖避免任何可能引發麻煩的源頭。
「由於中美關係,由於競爭,我認為可以說中國社會總體上對外國變得更加敏感了,」劉冬舒說。他還說,這讓政策制定者覺得「所有與外國有關的事情都存在風險」。
北京獨立政治分析師吳強表示,中國政府仍希望展現開放的形象,更願意讓其向內收縮的舉措不那麼引人注目。儘管一些地方政府在網上公布了護照管理規定,但許多受訪者表示他們只是得到了口頭通知。
這些限制的執行力度似乎參差不齊。例如,朱女士說,她所在城市其他醫院的護士仍然持有護照。
而且,並非只有政府僱員因海外關係受到審查。中國國家安全機構多次警告普通公民出國旅行的危險,或提醒他們留意可能是間諜的外國人。中國大型家電製造商格力電器的董事長董明珠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她不會聘用海歸人員,因為他們可能是間諜。
這一聲明遭到了社群媒體用戶的廣泛批評,他們稱這助長了歧視,會損害中國的全球競爭力。甚至《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文章為海外人才辯護。
但香港的劉冬舒表示,雖然普通中國人可能會抱怨對其自由的限制,但政府僱員不太可能進行太多反抗。事實上,《紐約時報》採訪的政府工作人員都表示,不會因為護照被收走而辭職。浙江的護士朱女士說,她每年約20萬元的穩定工資——遠高於她所在城市的平均水平——足以抵消被剝奪的「情緒價值」。而且她知道,身邊很多其他員工也處於同樣的情況。
「大家都死,也就還好,你知道嗎?」她說,「只要不要我一個人不行,也就那樣子了。」
轉載自《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