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上,習近平宣佈中國要在2035年之前,促使碳排放比峰值降低7%至10%。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諾削減碳排放量,但有專家認為,相較於中國在乾淨能源、綠能方面的進展與成就,這次的宣示顯得過於保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三(9月24日)透過視訊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致詞,宣佈中國2035年之前的氣候目標:首先,溫室氣體淨排放量要比峰值降低7%至10%;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則增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三成以上;此外,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將增為2020年的6倍。
習近平說:「綠色低碳轉型是時代潮流。儘管個別國家逆流而動,但國際社會應把握正確方向……推動制定和實施國家自主貢獻,為全球氣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
這番話被外界解讀為隱晦批評美國。週二(2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把氣候變遷稱作「騙局」、說科學家「愚蠢」,又批評歐盟和中國擁抱乾淨能源科技。
哈佛大學貝爾弗中心(Belfer Center)政治學者布蘭默(Ian Bremmer)向路透社指出,川普否定氣候變遷的言論,形同把碳能源以外的市場拱手讓給中國。「川普要的是化石燃料,美國也確實是強大的化石燃料國家……但放任中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電動產業國,卻跟『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背道而馳,至少如果你重視未來的話就是如此。」
中國減排目標保守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約佔30%),其次是美國(約佔11%)。這次是中國首次承諾削減排放量,而不只是控制排放的增長。
聯合國氣候事務負責人斯蒂爾(Simon Stiell)表示,中國的減排目標「傳遞出清楚的訊號,即未來全球經濟將以乾淨能源為動力」。
然而,有分析認為中國的減排目標低於預期。在川普重返白宮、再度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之後,部分觀察家原本預期中國會趁此契機,把減排幅度設定為至少30%,以達到2060年之前實現「淨零碳排」的承諾。
《巴黎協定》於2015年的氣候大會通過,194個締約方同意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2℃以內(跟工業革命前相比),並且努力低於1.5℃;為此,各國應提出「國家自定貢獻」(NDC),承擔減排責任。
美聯社引述哥倫比亞前總統、現參與倡議組織「元老會」(The Elders)的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說法:「中國乾淨能源方面表現非凡,相較之下其最新的氣候目標卻太保守……中國必須走得更遠更快。」
氣候倡議組織350.org副主任賽博(Andreas Sieber)則告訴《金融時報》,中國在氣候行動方面,立下的承諾通常很保守,但最後的表現會超乎預期。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Li Shuo)也有類似觀點。他向路透社表示:「北京的承諾展現出審慎的決策風格,這是延續其長期的政治傳統,也就是以穩定、可預測的決策為優先,但這同時也掩蓋了更重大的經濟現實。」李碩也說,中國在綠能領域的優勢,再加上美國在氣候議題的撤退,可能促使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根據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調查,去年乾淨能源科技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比率首次達到10%以上,而且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有四分之一是由乾淨能源產業所推動,其市場規模已超過中國過去的經濟貢獻主力,即房地產銷售。
不過與此同時,中國仍然高度仰賴煤炭。2020年,習近平宣佈要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達成「碳中和」,之後又多次強調要加快煤炭減量、嚴控煤電項目。但根據「全球能源監測組織」(Global Energy Monitor)去年的報告,中國進行中的煤礦開發計劃佔全球的半數以上,現有的大型煤礦年產能也接近一半的全球總量。
曾任柯林頓時期白宮氣候顧問的布萊索(Paul Bledsoe)向《衛報》指出,中國的新承諾顯示乾淨能源經濟開始幫助其降低碳排,「這是好徵兆,但進展不夠快」。他認為,中國還必須承諾關閉很多老舊的煤礦區。
其他國家設下什麼樣的目標?
這場氣候變遷峰會在紐約聯合國大會場邊舉行,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主持;11月,全球氣候峰會(COP30)會在巴西貝倫(Belém)登場,明年則由澳洲主辦。目前整體看來,各國在氣候行動上雖往正確方向前進,但缺乏更強力的宣示和承諾來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
古特雷斯24日表示,《巴黎協定》確實「帶來了改變」,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從預期的4℃,壓低到2.6℃。但這仍遠高於該協定追求的1.5℃目標。目前全球已比工業化之前更暖大約1.2℃。
歐盟內部尚未確定其應提交的減排目標為何,目前僅有初步草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an der Leyen)在紐約的峰會上給出大致方向,稱歐盟正按計劃推進2030年減排55%的目標,並預計把2035年之前的減排幅度設定在66%至72%之間。
巴西總統盧拉(Luis Inacio Lula da Silva)說,2035年之前預計減排59%至67%,並加強打擊森林的砍伐。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則承諾,2035年的碳排將比2005年碳排低62%至70%。
南太平洋島國帛琉(帕勞)代表39國組成的「小島國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宣佈,2035年之前將減排至2015年的44%。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強調,那些工業化發達、行動力最強的國家,應負起更大的減碳責任。
馬紹爾群島總統海妮(Hilda Heine)則提到太平洋島國深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且經常面臨洪水、乾旱等緊急狀態,而其他國家很快就會面臨同樣處境:「此刻,若我們未能覺醒,終止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座各國領袖終將被野火、暴風雨、熱浪、饑荒、旱災等災難警報緩醒。」
轉載自《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