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德國媒體大幅報導,台灣芯片巨頭台積電將在德國薩克森州的德萊斯頓建立了一家半導體工廠,專門生產汽車用的芯片。台積電希望在該基地投資一百億歐元。投資數額將是對半分,台積電和德國聯邦政府各自投入50億歐元。
古老城市成為科技中心
德萊斯頓市位於德國中部,易北河畔,是一個歷史悠久,古老而美麗的文化城,作為選帝侯以及薩克森王國帝都,它擁有數百年的經濟繁榮、璀璨的建築文化和藝術,它也曾是德國照相機、鐘錶等精緻工藝的集中地。不過二戰期間受到聯軍密集的轟炸,城市遭嚴重破壞,戰後它屬於共產東德,幾十年下來,更是荒廢沒落。筆者曾經在1988年去過該城市,發現二戰期間被炸的斷瓦殘峘依舊還淒慘地佇立在市中心,看上去驚心動魄,好像戰爭才過去幾週。那時據說是東德政府要以它來警示人民戰爭的慘烈。好在 1990兩德統一以來,聯邦政府投入鉅額資金,重新打造它的輝煌。如今德萊斯頓如甦醒的睡美人,那些皇宮、教堂、博物館、劇院美輪美奐,新舊交替,煥發著迷人的風采,公認是歐洲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近年來,德萊斯頓又成為吸引各大高科技公司,特別是半導體產業的科學中心,被譽為「德國矽谷」。比如,今年5月,德國英飛凌(Infineon)集團開始在德萊斯頓建設一座價值50億歐元的芯片工廠,預計在2026年投產。博世(Bosch)和美國格羅方德公司(Global Foundries)也在此設有大型工廠。
主要生產汽車所需的芯片
從2021年以來,台積電和德方就醞釀著要在此設廠,如今終於塵埃落定,據德國和台灣媒體的報導,台積電將與博世、英飛凌以及恩智浦(NXP)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營運這家工廠。其中,台積電將持有70%的股份。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將分別持有百分之十的股份。
台積電未來打算在德萊斯頓主要生產汽車行業的芯片。「目標是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半導體製造工廠,以滿足快速增長的汽車和工業領域未來的產能需求。」規劃中的工廠每月產能為40,000片所謂的晶圓,其中包含尺寸範圍為22至28納米和12至16納米的芯片。台積電計劃於2024年下半年開始建設工廠,於2027年底開始生產。大約將僱傭約2000名員工。
芯片「命運共同體」再次擴大
德國的《時代週報》(Die Zeit)指出,芯片產業被台灣譽為「國家安全支柱」,這一點沒錯,我們一般稱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它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製造商,專門生產小型化和經濟型芯片,這種微型芯片,比如說5G的高端手機一般使用5納米,以前用的7納米已經逐漸淘汰。而3納米甚至2納米將成為未來手機芯片的主流。據說台積電已經發展出了2納米的,領先於全球。目前中國正卯足全力發展芯片的研究和生產,但是一般還只是停留在14至22納米的水準。製造芯片的光刻機(aligner)在美國和荷蘭的限制出口下,中國面對國際的「封鎖」,據聞已經研發出28納米的光刻機,但是這個差距即便不是十萬八千里,卻依舊非常之大。試想在指甲大小的範圍內(一厘米等於一千萬納米),要佈置上億的晶體管,即半導體器件,肉眼根本看不見,要用紫外光線來微操作,這不是極權政府下個行政命令,限時就能「超台趕美」完成的。
台積電在全球對芯片的供應上佔了60%多的比重,在高精尖的芯片供應上,佔了90%的份額。這就讓全世界關注它所在地台灣的命運,如果中共攻打佔據台灣,那麼全球的芯片的供應就切斷了,可以說,電子行業的地緣政治風險,其風暴中心在台灣。如今台積電在美國、日本和歐洲設廠,製造不同體型的芯片,這意味著把這些國家也納入了芯片的「命運共同體」。台積電在德國生產的芯片,不僅供應給德國,也供應給歐盟各國,到2030年可以滿足20%的汽車芯片需求量,這也應了歐盟的「減少依賴中國」的對華戰略。
借鑑台積電在美國的困境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建廠生產4納米芯片,但是由於台美工作文化的差距,產生很多問題。首先是美方專業技術人才不足,再有就是工會的干預。精密工藝在生產期間,工人經常必須加工加點,沒日沒夜地工作,因為機器不能停,亞洲人吃苦耐勞,西方人可不吃這一套,下班就回家。若台積電派遣自己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前往,又會招來當地工會的反對,說是佔了美國的勞工市場。現在已經可以預見生產將延後,2024年要出產的計畫會延至2025年。美國廠的問題一樣會在德國產生。
台積電在日本的熊本廠進行則較為順利,這裡將生產12-28納米的芯片,原料供應及交通運輸的問題似乎都能合理地解決。還有亞洲人的文化和氣質相近,比較容易溝通,遇到瓶頸問題不難處理。
台德雙方都有好處
來談談在德國設廠的好處:對德方來說,建廠能提供工作機會,如果生產順利的話,可以舒緩芯片的緊張態勢。全球高科技的發展,對芯片的需求和依賴性越來越強烈,如有可能,以後能從中端的芯片升級到高端,與時俱進,跟時代的腳步合拍,那就更為理想了。對台灣來說,走出國門,把台積電的高端科技工藝跟德國方面合作生產,增多一個利益共同體,減低了地緣政治的風險,增加了國家的安全係數,假如中共犯台,也意味著直接觸碰了德國的利益,阻力自然更大了。
前景並不樂觀
那麼這個巨型項目有那些陷阱是需要考慮的呢?
其一,上面所述亞利桑那的廠所面臨的一系列困難,也將變本加厲地在德萊斯頓出現。首先就是人力不足的問題,德國近年來面對勞動力不足的巨大壓力,別說技術人員,連普通勞工都缺乏。這未來的廠要招聘2000名僱員。其中應當有工程師、電子專家、高級技工,這在德國是稀缺的人才。除非台灣自己提供,否則根本無以為繼。
其二,德國的工會非常強勢,動輒以發動罷工來脅迫資方和政府。今年幾次的鐵路大罷工,工會提出的要求令人跌破眼鏡,要求工資漲12-15%,每個月工資漲五六百歐元,結果都能如願以償。服務行業工會、金屬工業工會、鐵路交通工會,這些組織十分強大,一發起飆來,任誰都要讓步。如上所述,在台積電的團隊裡工作,經常得加班,日夜顛倒地工作,德國人如今越來越嬌氣,十分懶散,他們很難配合的。有人建議,上班上工的人,只工作半天,因為還有半天要上網聊天、玩遊戲呀!雖是玩笑,不過還真能反映上班族的心態。
其三,這是最具挑戰的一個問題。中國政府已經嚐到被他國禁運封鎖的苦果,有錢也買不到貨品。習政府這些年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已經有了相當大成效。不難猜測,假以三到五年,他們很有可能研發出新技術,製造出物美價廉的高端芯片。德國的人工貴,以後的產品價格一定不菲,這如何在市場上跟中國競爭?
總之,台積電在海外建廠,有利有弊,台積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跟台灣人打拼的勤勞工作態度有關,這個優點中國人也有,可惜雙方現在處在對立狀態。不過台積電在中共磨刀霍霍的逼迫下,另闢蹊徑的作法是值得讚賞和關注的。
《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