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人自喻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翻開地球人類其實都有自己的歷史故事,這篇《伊朗旅遊印象記》,作者的遊記,卻是向讀者介紹了伊朗在內的西亞(又稱中東地區),遠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約3000年前已建立一些邦國,當時曾稱為埃蘭,然後又先後經歷了亞述、米底王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等。西元前4世紀中葉,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力式微,遭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所滅。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分裂,伊朗一帶落入塞琉古帝國手中,之後又經歷了波斯的安息和薩珊王朝。跟著柯德的筆觸,令讀者沿著進入伊朗各個歷史時期的故事……。遊記文章中的圖片由柯德攝影。
一
哈馬丹(Hamadan)曾是猶太人的城市,在此我們參觀了建於13或14世紀猶太以斯帖和莫德凯(Esther and Morddekhei)陵墓,陵墓係重建在原墓地的遺址上。以斯帖何許人也?一說她是阿契美薩珊尼德王朝Xerxes王(486-465 B.C.)的王后,埋葬在她的叔父莫德凯旁,而王后與莫德凯曾冒生命危險,阻止了當時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另一說傳,此地埋葬的是薩珊王朝國王Yazdgerd I(399-421 A.D.)的猶太王后,不管那一種說法都不錯,這裡早已是猶太人的朝聖地。現在仍由一名猶太教祭司守護著,他詳細地為我們解說,當然最後不忘要我們隨意捐獻。世代居住在此的猶太人曾有過兩次大遷移,是遷往以色列,一是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一是伊朗1979年革命後。
現在此地仍有約20個猶太家庭,老人居多。在伊朗境內約居住有1萬至1.5萬猶太人。
Caroline Koo函告以:舊約聖經裡有一卷以斯帖記,記載著猶太女子以斯帖(Esther)於479BC被立為波斯王后,她的叔叔名莫德凯(Morddekhei)。這部歷史書詳述了猶太人普珥節的由來。叔侄兩人對神的信心與在人面前的勇氣,使以色列人得蒙神拯救,免遭全體被屠殺的命運。感謝史料的補充。不知猶太人如何過普珥節?這座陵墓戒備森嚴。
哈馬丹(希臘人稱之為 Ekbatana)曾是米底王國(Media)的首都,當時在這塊土地上有兩個王國,米底國與阿契美尼德國(Archameniden)。兩國國勢互有消長。直到550 B.C. 阿契美尼德國王居魯士二世(後稱大帝)出兵征服米底國,完成波斯地區的統一,並開創了阿契美尼亞王朝,人稱「波斯第一帝國(559-330 B.C.)。
在哈馬丹考古挖掘出的文物,現存放在當地博物館。
哈馬丹地處海拔1800公尺的高原地帶。遠方山頭仍有積雪。在現今滑雪勝地的岩壁上刻著國王大流士和其子Xerxes一世禮敬鎖羅亞斯德神Ahura Mazda的契形文字。
哈馬丹另一位有名的子弟名阿維森納(Avicenna, 980 -1037),他被譽為「醫中之王」,他博學多才,哲學、醫學、文學、自然科學都是他的專長。著作:《哲學百科全書》,《醫學正典》。為一博學天才型的人物。
二
從哈馬丹車行170前往克爾曼沙赫(Kermanschah),途中參觀了Gonbade-e Alavian(Alavid Dome),稱之為Dome,乃因該建物原曾有一圓頂,但歷經風霜歲月已崩潰,12世紀時內部牆面經大幅整修增加入了花飾浮雕與阿拉伯文字與庫法(Kufic)字母的可蘭經文。墓穴埋葬的是信仰Imam Ali為救主的什葉派的一分支Alaviten派的聖人,敘利亞總統Assad歸屬這一派。1932年被列入伊朗國家及歷史遺址(Iranian National and Historical monument No.94)(上圖顯示建物外觀,內牆與地下陵墓)。
在坎加瓦爾(Kangavar)市,我們參觀了Parther(250 BC -224 AD)時期的戰爭與愛情女神 Anahita神廟廢墟,在神廟台階的盡頭有一座拜火台的遺址。古波斯是多神信仰,除Anahita女神外,還有光明之神Mithras,智慧之神Ahura Mazda,直到索羅亞斯德(Zoroaster or Zarathustras)創立索羅亞斯德教,去眾神獨尊智慧之神。
Bisotun岩石浮雕大流士與九個騙子國王。右圖為遠瞭岩石浮雕一景。
居魯士大帝過世,長子岡比西斯二世(Kambyses II 530 -522 BC)即位。岡比西斯於525 BC率兵攻打埃及之前,為鞏固他的王位,防止人不在國內時,王位被篡,先行暗中殺害了他的弟弟Bardiya,知曉此事的人不多,他的將軍大流士(Darius)是知情人士之一。在岡比西斯長年征戰埃及期間,突聞國內有人宣稱是國王的弟弟Bardiya,岡比西斯522 BC征服埃及後,隨即打道回國,回途中死在敘利亞沙漠地。他去世的同一天,這個假弟弟加冕稱王。大將軍大流士率軍回國後,他知道實情,他知道國王血脈已斷,他決定自立為大王,並娶了居魯士大帝的女兒阿托撒(Atossa),強化他的合法性。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先後活擒自稱為國王弟弟並篡位的 Gautama,和附和他的小國國王,共九人。大流士一世將他的登基大事以及活禽九名「騙子國王」的事跡以岩石浮雕生動描繪下來,並以三種文字加以解說流傳後世。這個地區是地中海到中國的「絲路」經過之地,很顯然,大流士要藉此作國際宣傳!
(左上圖為活禽九名「騙子國王」岩石浮雕,右圖為解釋石刻圖所作的看板,被踩在腳下的是Gautama。
參觀塔奇·博斯坦巖石浮雕(Taq-e Bostan),薩珊時期的國王的雕像石刻群。塔奇·博斯坦巖石浮雕位於克爾曼沙赫(Kermanshah)東北方約四公里處。
古波斯是多神信仰,除Anahita女神外,還有光明之神Mithras,智慧與善之神Ahura Mazda,直到瑣羅亞斯德(Zoroaster or Zarathustra)創立瑣羅亞斯德教,去眾神獨尊智慧與善之神。浮雕敘述的是薩珊王朝國王Ardashir II加冕為王的神話故事。Ahura Mazda將王權之環授予Ardashir II,他身後站的是光明之神Mithras。 此場景顯示他受到神的認可與祝福。
「君權神授」的想法中外皆然。秦始皇在併吞六國後,著李斯刻一玉璽,書以鳥篆印文「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作為傳國璽。傳國璽傳到後唐廢帝從珂,從此失踪。
三
從克爾曼沙赫(Kermanschah)前往阿瓦士(Ahwaz),車程500公里。途中參觀古代王朝苏萨(Susa),古代埃蘭遺址恰高·占比爾(Chogha Zanbil),古城舒什塔爾(Shushtar)。
克爾曼沙赫氣溫18℃,苏萨的溫度為40℃。
在苏萨參觀了大流士大帝所建的宮殿遺址。宮殿遺址走一遭,汗流夾背;體感的氣溫高於40℃,夏天氣溫可達52℃。
苏萨遺址是於19,20世紀由法國考古隊挖掘出來的,為了挖掘工作,他們特別建了一座城堡,防禦當地住民的攻擊,這座城堡就叫「法國堡(Archaeological French Castle)」,除作為考古人員的下榻之地,也用來置放挖出的古物,其中大部分運到法國,小部分留在苏萨博物館和德黑蘭博物館。
苏萨是聖經裡提到的城市,先知但尼爾(Daniel)的墓地就在苏萨博物館附近,它建於12世紀,但已經多次改建與翻新。當年亞歷山大攻打來時,本地居民係以歡迎王師的熱忱獻上此城,因當時的統治君王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太不得民心了!
今生:
苏萨是個阿拉伯人為主要族群的城市,通用語言為阿拉伯語。兩伊戰爭(1980 – 1988)此城幾乎全毀。沿途旗桿高掛著戰亡將領軍官的遺照,戰爭死傷約兩百萬人。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被推翻後,現在的政府已是什葉派的政府,與伊朗政府同一教派,伊朗政府有意拉攏伊拉克,發揮政治影響力,協助他們對抗「伊斯蘭國(IS)」, 但人民似乎不領情,人們不在乎什麽什葉派遜尼派,只在乎伊拉克曾毫無徵兆地入侵了伊朗,對伊拉克人他們有恨難忘。
恰高·占比爾(Choghazanbil)神殿遺址。該神殿係建於紀元前13世紀。巨大的同心高牆,層層疊疊,最上層是神廟,敬拜苏萨的保護神因舒希納克(Inshushinak)。
皇帝橋
在舒什塔爾(Shushtar)有座橫跨卡倫河(Karun)的美麗羅馬式的拱門形的「皇帝橋」(Polband-e Qaysar)遺址。這座橋正是由羅馬人建的。原來Shahpur I(241 -272)戰勝了羅馬皇帝Valerian,皇帝Valerian和羅馬士兵全被俘虜了。皇帝被囚禁,士兵則被迫作苦工建築了這座羅馬式的橋,原長500公尺,當地人就稱之為「皇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