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餐桌上就在餐單上”,這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2月17日參加慕尼黑安委會上說的一句話。他在回答主持人關於“美中緊張局勢正在導致更大的分裂”提問時,引用了一句美國俚語,稱在國際體係當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是什麽讓一貫溫和,行事低調的布林肯說出這樣霸氣的話,而且是明著針對中國。
布林肯能夠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美國的經濟長勢強勁,特別是AI這一人類新興科技,美國又成為了龍頭老大,布林肯所說的這張國際體係的餐桌,顯然沒有中國的位置,餐桌上的位置是為美國的盟友所設的.中國不但在美國的餐桌上沒有位置,而且還在餐單上。中國有句成語叫作“不為刀俎即為魚肉”。中國因著不遵守國際秩序,以進攻,威嚇,利誘,以中共的治理模式來改變世界的同時,不擇手段地將西方高科技攖為已有,又將這些高科技運用在對人的控制上,加強軍事到處耀武揚威,以及對科技產生的產品,通過國家大量的補貼,低價推銷占領海外市場,從而擾亂了市場經濟。使美國不得不聯合盟友,對中國采取高科技產品輸出的禁止與限制,這些產品就是美國的餐單。
三十多年前,美國懷著良好的願望把中國拉進國際體係這張餐桌上,寄希望中國能在這張餐桌上與大家分享文明進步。但是中國到了這張餐桌上,不但吃相難看,還要吃霸王餐,幾經勸阻不改,還揚言要掀桌子,美國只得把中國趕出餐桌。剛開始中國還以為有實力另起爐竈,另開餐桌,沒想到竈也起了,桌也開了,餐卻揣不出來 。以前的餐都是騙來,偷來,搶來的,而這些騙來,偷來,搶來的很快告罄,已無米下鍋,而人家餐桌上的餐也更新了。
今天布林肯說這句話,讓人不免想起三年前,中美在阿拉斯加舉行會談,中國外長王毅教訓布林肯:美方干涉中國內政的“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潔篪、則指著布林肯的鼻子說: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你們沒有實力從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而且你們早就沒有這樣的實力了。布林肯面對這種真超出外交禮節的囂張,不卑不吭。三年後的今天則以真正的實力告訴中國,在國際體係的這張餐桌上你們已經沒有位置,你們只在餐單上。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曾經說過,跟美國跑的國家都富了。中國跟美國跑了幾年富了起來,就像暴發戶,手裏捏了幾張鈔票就抖起來。現在好了,人家不跟你玩了,把你踢出了席。僅僅二年,中國經濟全面下滑,習這平只得說要自力更生,要過緊日子。其實何止是緊日子,而是中國一當離開美國與世界的差距又一次地拉開,將淪為三流國家。
是的,這個世界確實靠實力說話,不過實力不是在中國而在美國。當然中國也有他的實力,他的實力是收刮民脂民膏,集國家之力辦大事,美國的實力則在民間,民富國也強。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有實力的國家一定是自由開放的國家,有創造力的國家,而一個沒有自由只有統一意志的國家,必定是一個沒有創造力的國家。中美的輸贏是由制度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