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低調,只做不說
外界總以為,梅克爾總理偏向中國,態度軟弱,事實不完全是這樣。德國的外交政策一向很穩重,別說外交官,連政治家甚至新聞界,發聲發言都很低調。就如俄國和德國之間修建的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 Stream Gas Pipeline 1, 2),長度1222公里的海底管道,將俄國天然氣輸送至德國,美國因地緣政治的考慮,認為歐盟會產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將產油的烏克蘭邊緣化,所以極力反對,甚至制裁參與建造工程的德國公司。這是明擺著「干涉他國內政」的舉動,媒體中多有報導,但德國政府也都低調處理,不向美國口出惡言或威脅。前兩年,美國官方竊聽梅克爾夫人的手機,證據確鑿,她也只雲淡風輕地說:「友朋之間,此事不可為。」真有點老僧入定的味道,這才是肚裡能撐船的政治家風範。對於中國,梅克爾總理十分慎重,因為德中之間的經貿關係非常緊密,出身東德的梅克爾哪會不知道共產政權的殘酷無情,她絕不會像川普那樣口是心非地說:「我喜歡習主席」,這種阿諛奉承,既違心又肉麻。梅克爾選擇的言行方式低調沈穩,她只做不說,非要說話時,就讓代表道德標桿的總統去發聲。
就如「港區國安法」公佈後,各國反彈甚大。梅克爾夫人不支聲,由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去表態,要求北京撤銷香港《國安法》,批評該法規嚴重的雙違反,即:違反中英聯合聲明,違反香港《基本法》。德國、法國現已結束與香港的「引渡協議」,與英國同步。
歐盟聲援香港,步伐落後於美國
德國的「每日新聞」報導,中國強行實施香港國安法,歐盟的反應與對策是:決定採取一攬子措施。德國外長馬斯稱之為一個「團結的信號」。德國已經引領了第一步。在一攬子措施中,包括限制出口可用於監控聯絡或鎮壓的設備。此外必須審核各國的「引渡計劃」,加強與香港公民社會的對話。為此應該增加使用獎學金計劃,對於那些感到受到政治迫害的積極分子,應該給予更簡便的歐盟保護。
馬斯外長說:「我們期盼中國遵守符合國際法的義務,保障(香港)自主和自由。」這些建議源於德法兩國的倡議。馬斯還表示:成員國就像建立了一個「共同的工具箱」,現在是每個成員國在本國的權限下實施這些措施的時候了。馬斯宣布,德國已經帶領走出了第一步,很快,不僅軍用產品 ,而且軍民兩用的產品都會被中止向香港出口。
歐洲的行動明顯的落後於美國。華盛頓頒布了一項法律,凍結了中共官員在美國的財產並限制他們入境。檢視在美留學生是否有間諜嫌疑,一經發現,立即終止學業並遣返。美國還會對那些在他們眼里支持中國政府限制香港自主的外國銀行採取懲罰性措施。現下還對中國發動電子科技的攻擊,川普於8月6日簽署兩份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與抖音Tik 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及微信We chat母公司騰訊做生意。政治干預經濟,這也只有川普敢下此狠手。川普的作法也許有一定道理,君不見中國也禁止外國的電子企業在中國發展嗎?Twitter,臉書,Whatsapp,谷歌等在中國都不得其門而入,那麼外國禁止中國產品進入,也算是對等行為吧。只是川普的作法太不斯文,缺乏技巧,以致於其他國家難以跟進。如今孤軍奮戰,盟友卻都袖手一旁,聰明的政治家會採取更隱秘,卻能同樣取得效果的方法,保住雙方臉面,細水長流比激流勇進有時更能見效。
美中戰爭只是世人清談的話題
戰爭的腳步,似乎突然臨近,媒體、坊間與私下,這絕對是個熱門話題。國際上一些專家警示美中兩國在南海、台海可能爆發熱戰,理由:一是美國明確對華政策轉向;二是美中外交沖突凸顯「新冷戰」態勢;三是川普總統選情所迫。
然而,從歷史經驗和理性思維來看,美中之間不可能發生戰爭。
1、挑起戰爭一方能否控制戰爭規模。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戰爭敵國,基本是與之力量不能匹配的國家,而美國卻依然未能完全掌控這樣的戰爭。現代的戰爭有了高科技的武器技術介入,雖不同於傳統的方式,但誰能把握戰爭不死人?誰能操控戰爭不在本國領土上發生?而這兩種結果都是現代人不願接受的。
2、中共在避戰,這是公開信息。一旦美國真挑起戰爭,中共會退縮還是接招?歷史經驗證明,中共一定迎戰,首先,中國百姓一面臨領土疆域受到侵犯,就會熱血沸騰,絕不容許服軟退縮。半個世紀前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爆發,中共軍隊彼時武力尚且孱弱,可為共黨兄弟國家,還會兩肋插刀,直撲戰場。如今怎會容忍打到家門口的戰爭?大國之間的戰爭,那就不是勝敗與死傷的問題,而是人類毀滅性的問題。
3、揣測美中熱戰的理由並不充足。上世紀七十年代尼克森總統「打開中國大門」前,美國對華政策是敵國,那時本身處於冷戰時期,可並未發生美中直接沖撞的戰爭。而且美中外交衝突,並未持續碰撞下去,這離最後的決一死戰相距甚遠。即便中美之間,發生海上擦槍走火的事件,也僅限於小小的軍事衝突,不致引發熱戰。
7月21日,美國國防部長馬克·艾斯培舉行公開視頻演講,一方面公開批評中國在南海「霸凌」鄰國,並導致台海形勢惡化,但是又表示希望年內實現任上首次訪華,目的是「建立必要的危機溝通體系」,並想對中方強調一種「意圖」,即「美方認為應該在共同的國際體系下公開競爭」。此君任防長不過一年,如此打一棍,又給一塊糖的虛虛實實手法,明眼人看得出,他是在踩煞車降溫,不願動真格的,跟他主子川普相比,聰明多了。
「武統台灣」是中共鷹派的口頭禪
「台灣牌」是眼下又一個熱門話題。中共媒體、親共媒體,總是以美國打「台灣牌」為藉口,若台灣迎合與配合美國,一旦美中台海、南海發生戰爭,台灣便成為戰場,成為犧牲品,也說不定中共借勢摟草打兔子,乘勢統一了台灣。這種一廂情願、譁眾取寵的論調,有時還頗能吸睛。
論述台灣問題,不能僅放在狹窄的海峽兩岸來談,也不能只從國共兩黨的歷史來談。台灣是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應該從國際政治全局來衡量,並且以現代化政治文明的原則為基礎。
台灣的現況,是七十年前國共兩黨連年戰爭造成的,歷史不可能回去重新再來一次。現代民主政治文明,國家的定義不是以民族、語言、歷史來劃分,而是在歷史的概念框架中演變的,即國家的歷史範疇,比如:德國與奧地利,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捷克與斯洛伐克,原來的南斯拉夫,分化成現在的六個國家等等,它們都曾經是「板」,現在就成多個「塊」了,歷史車輪往前推,「覆水難收」,再也回不到歷史的一統國家了。國際社會,不可能讓類似於克里米亞危機重複一次。台灣是現代民主國家,所謂的「武統台灣」,除非歷史逆轉,民主服從於專制,文明屈服於野蠻。
從國際戰略與經濟地位來說,台灣的存在,起著國際戰略格局的制衡與穩定作用,對美國、歐盟國家、俄羅斯、日本、澳洲等國,都具有戰略利益與經濟利益。在「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印太戰略」中,可發揮重要作用。且台灣對南海諸島具有主權,南海又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國際航道要沖,是國際原油主要貿易航線,全球原油海上貿易超過30%通過南海水域。獨立的國家——民主台灣的存在,是維持海上和平運輸和貿易的保障。
美國的極限施壓初見成效
現在看來,美國步步緊逼的「極限施壓」,及南海的自由航行的「巡航聯盟」等,都是成功的,已初見成效。中共一直在避戰,最終還是放低身段,去尋求跟美國和談。
8月5日,中共外長王毅對媒體講話:「我們隨時可以與美方重啟各層級、各領域的對話機制,任何問題都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談。」他還表示:「中美合作從來都不是一方給另一方的恩賜,也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剝奪,中美雙方從合作中都獲得了巨大收益,不存在誰吃虧、誰占誰便宜的問題。」
美國改變了對華政策,希望這是跨黨派的決策,不論下屆總統是誰,若能在全球合縱連橫,爭取盟友的支持結盟,一步步逐漸兌現,那麼台灣問題也可以徹底解套,「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應該不再是束縛。美國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札爾的訪台,是美國改變中國政策之進一步棋,這樣的步子需要加大加快。維護台灣的主權與安全,牌掌控在美國手裡,理應由美國來出牌。媒體傳言,美國有議員建議「邀請蔡英文總統訪美」,作為旁觀者來說,我們認為改變大格局的棋子,必當由美國採取主動,比如美國首先帶頭承認台灣國的獨立主權,並恢復邦交關係,為自由世界民主國家起到示範作用。至於台灣,應當保持冷靜,處變不驚,更進一步完善自身的民主,讓青年一代以作為台灣人為榮,守護國土家園為責。
改變台灣的國際地位,應該是「改變世界秩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台灣《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