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與以色列埃及會談的具體細節是什麼?雙方人質與換囚計畫為何遲遲無法推進?哈馬斯與以色列代表團將於周一在埃及展開間接談判,談判以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加沙和平計畫為基礎,此次談判的目的是促成釋放仍被扣押在加沙的以色列人質,並結束這場已持續兩年,造成數萬人死亡的戰爭。為向談判代表施壓,特朗普敦促各方“迅速推進”,並派出特使維特科夫和女婿庫什納前往埃及斡旋。
首先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特朗普於9月29日公布的和平計畫,這項計畫核心內容包括實現停火、在72小時內釋放2023年10月7日襲擊後仍被扣押的47名人質、以色列軍隊分階段撤出加沙,以及哈馬斯解除武裝。特朗普表示,希望第一階段,也就是人質獲釋,能在本周內完成,並警告哈馬斯不得“拖延”。哈馬斯方面則於周日表示,願意“立即啟動”以人質交換以色列關押的巴勒斯坦囚犯的程序。
此次會談被雙方稱為“技術性”會談。乍看之下,雙方都認為這次談判是既定事實,可能最多持續兩天,正如特朗普所希望的那樣,並且各方一致同意釋放哈馬斯扣押的人質,以滿足美國總統的要求。然而,哈馬斯代表團團長哈阿爾哈亞在10月5日抵達埃及時卻表示,這些談判首先要解決的是雙方之間存在的重大分歧。阿爾哈亞希望立即交換人質與巴勒斯坦囚犯,但他提出談判應依次進行,先解決“停火機制”,再討論“以色列軍隊撤離”,最後才是“囚犯交換”。但撤軍時間表顯然不是兩天內能定下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以色列9月9日空襲多哈企圖暗殺阿爾哈亞以及他的同僚,並且導致他兒子遇難以來,他首次公開亮相。
以色列方面,內塔尼亞胡已撤換了他常用的首席談判代表、摩薩德(以色列對外情報機構)局長巴爾尼亞,此人曾公開反對對多哈的空襲。取而代之的是內塔尼亞胡最親密的助手、以色列裔美國人德爾默,由他來負責談判。
周末,特朗普就以色列對哈馬斯初步回應的懷疑態度表示強烈的反對,反而對哈馬斯的回應表示支持。隨後,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發布了一張加沙地帶的地圖,並要求哈馬斯接受以色列軍隊的首次撤軍線路。這條所謂的“黃色線”意味着:以色列軍隊可以繼續控制加沙地帶一半的土地和與埃及的邊界,但必須放棄對內紮里姆走廊(Netzarim)的控制。紮里姆走廊是一個將加沙城與加沙南部隔開的狹長地帶,失去這個走廊會使加沙城與南部地區連接受阻。
總的來說,也就是特朗普設定了一個讓以色列部分撤軍但仍舊可以控制重要區域的方案,他要求哈馬斯接受這個妥協,條件是他削弱了以色列對某些戰略通道的控制。
那麼哈馬斯的訴求,以及其它的談判障礙又是什麼呢?目前,哈馬斯堅持最終要求以色列完全撤軍,哈馬斯談判代表希望獲得明確的撤軍時間表和以色列不得反悔的承諾。此外,哈馬斯也表示,全部釋放人質在72小時內完成將十分困難。以色列方面則強調,人質交接時不得有任何軍事或群眾示威活動,必須通過紅十字會中介進行,這與之前的情況不同。此外,針對以色列承諾釋放的250名“高安全風險”巴勒斯坦囚犯,哈馬斯希望其中包括一些有影響力的領導人。若無國際社會的施壓,以色列將拒絕釋放自2002年就一直被囚禁的法塔赫領導人馬爾萬·巴爾古提,他是巴勒斯坦團結的象徵,一直被認為能重振民族運動。由此看來,所謂的人質交接也並不像字面意義上寫的那麼簡單,其中暗含了各種條件。
除此以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內塔尼亞胡多變的態度,這與他目前的尷尬處境有關。一方面,他必須要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遺餘力推動加沙和平計畫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他又必須應對以色列極右翼盟友的強硬立場。
內塔尼亞胡的多變並不陌生。比如,9月29日他還在白宮用英語感謝特朗普提出中東和平計畫,而幾個小時後在面對國內選民時,他便用希伯來語嘗試淡化自己的承諾。特朗普將一切都看在眼裡,甚至常常表現得彷彿失去耐心。在10月3日哈馬斯對和平計畫表示“有條件接受”之後,這位情緒化的美國總統對內塔尼亞胡的搖擺感到不滿並直言不諱地指出:“我不明白你為什麼總這麼消極,該死!這是一場勝利,接受它吧。
再比如10月4日周六,內塔尼亞胡在發布的視頻中突然表現出極度樂觀,稱人質即將釋放的障礙已被掃除,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連他最親密的支持者都感到意外。然而,到了10月5日周日,他又變得謹慎,在接受採訪時說:“當然,我無法告訴你哈馬斯是否會接受。我認為是有可能的,我希望會實現,但我不能保證一定會發生。如果談判破裂,特朗普總統已經表示將完全支持以色列對哈馬斯採取強力行動。”
內塔尼亞胡自1996年以來累計擔任以色列總理已達18年,可謂是以色列政壇的老將。然而如今棘手的局面讓他不得不左右搖擺。尤其是當下,內塔尼亞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美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支持。特朗普在接受同一名記者採訪時更是直言:“他同意了。他必須同意。他沒有選擇。在我這裡,你必須同意。”
在國內,面對極右翼內閣成員和其核心選民,內塔尼亞胡則更強調派往埃及的談判代表團僅承擔“技術性任務”,只聚焦於特朗普計畫的第一階段,即交換人質與囚犯,以及以色列軍隊“非常有限”的撤出。這種說法意在表明,後續階段仍留有足夠的操作空間,從而避免內閣成員因“妥協”而辭職。然而,反戰陣營警告稱,這場談判所面臨的障礙將會愈發複雜,特別是在哈馬斯的去軍事化與加沙未來治理問題上。現在,假如哈馬斯確實釋放所有人質,等於交出了最後的談判籌碼,那麼接下來的關鍵就在於美國能否向內塔尼亞胡施壓,迫使他履行承諾,但這無疑是一項巨大挑戰。
因此,不難看出,人質與換囚計畫所暗含的各種條件,內塔尼亞胡反覆多變的態度,以及多方政治勢力的博弈導致雖然加沙的和平計畫看起來條目清晰,卻在具體操作層面,哪怕是第一階段的人質計畫,就可謂是阻礙重重。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