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伊朗文化歷史悠久,是西亞和中亞地區重要的文化,和其它文化有多種聯系。阿瓦士(Ahwaz)、設拉子(Schiraz)與雅茲德(Yazd),均位於伊朗西南部,阿瓦士是胡齊斯坦省的首府,設拉子是法爾斯省和設拉子縣的首府,雅茲德是茲德省的省會,它們均是古代波斯最古老的城市,上千年來一直是區域貿易中心。尤其是雅茲德,自2017年以來,這座歷史古城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跟著柯德的筆觸,令讀者對伊朗古文化、宗教遺產、古建築等,補充見識、提升理解……。遊記文章中的圖片由柯德攝影。
一
阿瓦士至設拉子,車程550公里。沿途偶見遠處有正燃燒的火焰,原來是石油與天然氣太多了!伊朗石油與天然氣儲量全世界數一數二。當淺地表自行冒出天然氣時,就得就地使之燃燒,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不知是否在這樣特殊地質背景下,產生了瑣羅亞斯德教的拜火信仰?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至今仍有一座瑣羅亞斯德神廟,廟前的祭台火焰已燃燒了兩千年以上。
在Bischapur參觀了薩珊王朝夏普爾一世(Shapur I,241-272 AD)的宮殿與古波斯信仰的神廟遺址。公牛頭石雕與祭火台顯示敬拜的是Ahura Mazda神與Mithras神。而在 Anahita 神廟中,地面是一水池,水是生育女神Anahita的象徵。
夏普爾一世還將他戰勝三羅馬皇帝豐功偉績,以石刻浮雕記錄在Tang-e Chowgan山谷岩壁上。
夏普爾一世先後戰勝羅馬皇帝戈爾迪安三世(Gordian III),阿拉伯人菲利普(Philippus Arabs) 與Valerian 。
二
設拉子(Shiraz)是伊朗有名的「愛情、詩歌、玫瑰與夜鶯之鄉 」。在歐洲最有名的兩位波斯詩人薩迪·設拉茲(Saadi)和哈菲茲(Hafis)都來自設拉子。
薩迪Saadi(1193 -1292),哈菲茲Hafis(大約1324 -1389)。在此可以感受到浪漫的文藝氣息,到處是鮮花嫩草裝飾的花圃與花園、親吻詩人石棺與念念有詞的年輕人。
哈菲茲名氣大於薩迪,是最有名的波斯抒情詩人,常被譽為「詩人的詩人」。據統計他的詩集在伊朗的發行量僅次於《古蘭經》 。德國詩人歌德自稱是哈菲茲的孿生兄弟。與歌德非常有淵源的德國城市威瑪(Weimar)與設拉子現是姊妹城市。哈菲茲的詩篇據說非常有感染力,適合深思、朗讀。伊朗年輕人視他聖人,家中除放可蘭經外,還放的就是哈菲茲的詩集了。
「Hafis詩集」,還是哈菲茲死後,他的朋友多方收集他散落的詩篇彙編而成的。
離Shiraz 40公里處即是Persepolis古都城宮殿遺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紀元前550- 486年)在其權力最高峰時建的都城。宮殿主要用於禮儀慶典,例如牆上的浮雕顯示新年慶典時,帝國征服的各個國家遣派使節前來朝貢的情景,身著各自國家的民族服飾,手捧進貢的禮物循階前行。最有名的浮雕當數「獅子咬牛」的景象。古老的波斯,牛是邪惡、黑暗的象徵,獅子則代表正義,光明。「獅子咬牛」敘述的是光明戰勝黑暗,冬盡春來,慶祝3/21新年(春節)的景像。– 西班牙的鬥牛即源自古波斯文化。莊嚴偉大的都城卻在亞歷山大大帝332年入侵時,被一把大火燒得只剩斷垣殘壁。
談到波斯波里斯(Persepolis)與大流士大帝(522- 486 BC)再談一則前世今生的故事。
前世:紀元前490年,波斯大流士大帝對希臘雅典用兵,敗在馬拉松。
雅典人戰勝了,統帥為了盡快讓故鄉人知道勝利的消息,派了個長毛腿的士兵回去報信。這個士兵拼命地跑啊跑,終於到達了雅典,上氣接不了下氣地喊到:「我們勝了!」說完,就倒地死了!為了紀念這個事件,在1896年的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長跑這個項目,把當年雅典小兵送信的里程42.193公里作為赛跑的距離。
今生:伊朗(波斯)一直沒有這個馬拉松賽跑項目,當年戰敗了,有什麼值得紀念的?
但就在今年(2016)4月9日,伊朗舉辦了首屆馬拉松賽跑稱之為「I run Iran」,從設拉子(Shiraz)至波斯波里斯(Persepolis), 與賽名額限400名,女性不得參加,運動員到達波斯波里斯後,在大流士大帝的都城波斯波里斯王宮遺址接受款待 – 當年大流士即在此決定進軍雅典的。如今,伊朗人不忌諱當年戰敗的歷史,也跑起馬拉松了,可謂大氣!還是伊朗宗教最高當局疏忽了?端看明年是否照樣舉行就知曉了。
三
從設拉子(Schiraz)赴雅茲德(Yazd),車程約420公里。
途中我們參觀波斯君王居魯士大帝的陵墓和附近王城Pasardadae的遺址。他於公元前550年統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又稱「第一帝國」。 根據希臘哲學家Plutarh記載:居魯士大帝為他的陵寢自撰了一段文字「不管你是誰,不管你來自何方,我知道你會來,我是居魯士,曾取得波斯的統治權,請不要介意我佔用了些許土地來覆蓋我的遺體」。當亞歷山大帝330BC 佔領波斯,路過時,看到這段文字,他哭了!
一位成就帝國霸業的一代君王如此的自信,他知道人們會懷念他,同時又是如此地謙虛,請大家不要在意他佔用了一方土地!
是的,他是個好帝王,他征服巴比倫、敘利亞、巴勒斯坦,他解放了在巴比倫為奴的猶太人,讓他們回到耶路撒冷,之後又協助他們重建耶路撒冷的聖殿。猶太人感激他,至今仍有猶太人來此向他致敬。他同樣寬容對待其他不同信仰的民族,協助他們重建或整修他們的神廟。他本人則是信仰瑣羅亞斯德教(或這個教的前身波斯古老的多神教)。在他的家鄉波斯他建立王朝的第一個王城Pasargadae。之後他埋骨於此。他在生前就為自已和妻子規劃了這座陵墓,而由他的兒子Kambyses完成的,陵墓簡單。
當七世紀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大事洗劫破壞時,波斯人為保護居魯士大帝的陵墓,告以入侵者,這是所羅門王母親的陵墓,在上面還刻上阿拉伯語「阿拉是偉大的」,逃過一劫。(註:伊斯蘭教承認並尊重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先知與聖人以及他們的聖殿。)
除了像我們一樣的觀光客,有更多的年輕人來此。問:他們也來觀光嗎?不!他們來朝聖!他們來此尋根。他們來此拍結婚照,心中想的是由居魯士大帝作他們的證婚人。年輕人來此慶祝波斯傳統的新年Nowrus(陽曆3/21)- 這個節日,伊朗1979年革命後,霍梅尼擬取消,代之以伊斯蘭教的陰曆新年,沒想到引起極大的民間反彈而作罷。 – 他們也在此舉行音樂會,詩歌朗誦(不知有否遭到取締?)
四
從設拉子赴雅茲德途中,經過一高齡達4000年的古雪松(cedar tree)!如果它是人,他將如何看待他的「祖國」?
爬上陡坡參觀瑣羅亞斯德教的天葬場,人稱「寂靜塔」(Turm des Schweigens)。
現在仍有天葬的國家與地區有印度、尼泊爾與西藏。伊朗前幾年才廢止。
古老波斯的多神信仰或以後的瑣羅亞斯德教,都視水、土、火與空氣是神聖的,不得污染 ,所以人死後,不得土葬,不得火葬,前面曾談到的居魯士大帝即葬在岩洞裡,不與泥土接觸。薩珊王朝(224-642 AD)時,瑣羅亞斯德教成了國教,規定用天葬(或稱兀鷹葬),國王與平民同等待遇,所以沒有薩珊王的陵寢,人來自大自然 ,歸於大自然,不留下屍骨殘骸。
在天葬場的下方,附近的村莊各有自己的客棧與停屍間,屍體運來後,先在停屍間作處理,先用白布纏全身,祇留頭部,將他豎立在天葬場圓形的牆壁,使兀鷹先解決頭部與臉部後,再解開白布,置於地面讓兀鷹自由啄食,最後剩下的骨頭,收集好置放於中間的圓形窪地,澆淋醋腐蝕掉骨。
由於兀鷹常將屍塊掉落附近居家屋頂,庭院,現已改為簡單的石棺葬。附近即有一石棺的墳地。從寂靜塔往下望,可見各村的客棧與停屍間。
對於瑣羅亞斯德信徒而言,死亡是靈魂的解脫,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沒有悲傷。但真有對死亡不悲傷的人嗎?
在雅茲德參觀索羅亞斯德拜火廟。索羅亞斯德(Zoroaster or Zarathustras)創立索羅亞斯德教,去眾神獨尊智慧之神Ahura Mazda –代表善與光明。Ahriman則代表惡與黑暗。
這聖殿裡的火苗係75年前由印度的祆教徒(公元七、八世紀逃到印度的信仰祆教的波斯人的後裔),從印度孟買的祆教廟裡的聖火分支出來。由於祆教有經書Avesta,獲得統治者承認為有聖書的宗教,而得以延續煙火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