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從未遇到過天上掉餡餅的事。萬里迢迢,第一次從德國去台灣的我,剛落地台北桃園機場不久,便被一塊「餡餅」砸中,我獲得了「遊台灣金福氣」獎,拿到一張價值5000台幣的悠遊卡。此卡可用於公共交通,也可去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及百貨公司等消費,沾上了福氣的我,不由得喜出望外。
金福氣獎源於台灣政府的「溫暖及時-疫後特別預算」,歡迎來自四方的國際遊客。同行的廖老師不久前攜女兒一家去台灣觀光旅遊,就幸得該獎。於是在網上為我們登記申請,準備了這份帶有懸念的驚喜。
我們首先去了先生的朋友家落腳,因為酒店要到下午3點才能辦理入住手續。放下行李,朋友夫婦便帶著我們去了家附近的一間傳統早點店,朋友深知,我們這些成年後出國、並在異域久居的人,就好這一口。
迎面的餐牌上寫滿了我們兒時熟知、卻久違了的各式點心。這是一間狹小、甚至有些逼仄的店鋪,裏面已經坐滿了食客,好在人們來去匆匆,吃完便走。不一會兒,我們就占到了一張小桌,5個人團團簇擁在這張原本只供2人的桌子旁,享用了燒餅油條、小籠包子、蔥油餅以及鹹、甜豆漿等等。朋友盛情,接下來的幾日更是天天美味佳肴款待,先生貪吃,那不爭氣的肚子,肉眼可見的日增夜長,突兀聳立。
11月的台北,已經披上了聖誕的盛裝,從朋友家客廳的大玻璃窗遠眺,尤其是到了晚上,彩燈通明,姹紫嫣紅,在夜幕下熠熠生輝。
在台北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們的普遍友好、文明禮貌。酒店的工作人員笑臉相迎,有問必答,不厭其詳,迎面遇上,或是擦肩而過的服務人員,都會主動親切問好。走在街上尋址問路,隨便抓一個人,無論老少男女,都會耐心指點,道謝之後,對方都會回答一聲「不會」,聽著倍感親切。公共場合裏,沒有人大聲喧嘩,街道上聽不見喇叭聲,地鐵、公交車上沒有人蠻橫搶坐。我注意到街上垃圾桶鮮少,街面上卻始終保持清潔,不見垃圾紙屑。
在台灣的2周時間裏,我只見到過一個跪地乞討者,而所到之處,從未見過維持秩序的兇巴巴警員,民康物阜,和諧有序。相比之下,在世人眼裏的經濟強國德國,尤其是疫情以來,經濟蕭條,物價飆升,百姓怨憤,罷工不斷,更多的人流落街頭。
我們下榻在台北車站附近的酒店,出門右拐便進入一條挨門挨戶賣早點的街道,有賣水晶包的、有賣煎餅、肉松粢飯、鮮肉大包、餛飩、水餃的等等,配有甜、鹹豆漿,還有三明治、奶茶,品種繁多,各種選擇。淩晨時分,裊裊熱氣溢出鋪子,紮著圍裙的大媽大叔忙碌其間,為這個城市開啟了新的一天。這些看似陳舊、甚至有些簡陋的鋪子,每每勾起我童年的美好回憶。我常常遊走在這些鋪子之間,貪婪地吸吮著彌漫在空氣裏的煙火氣,然後決定新的一天吃什麽。
逢到先生和廖老師出去工作的日子,我便按著手機裏谷歌地圖的指引,獨自出去閑逛。我發現台北的服務業,以勤勞的小商小販為主體,遍及每一個角落。小店多半一開間門面,看著普普通通,卻常常生意興隆,各有千秋。尤其是飯店和小吃店,一到飯點更是顧客盈門,有的店前甚至排起了隊伍,店主均是熱情友好、動作麻利、服務高效。
在我們酒店的入口處,也有一個小小的攤位,攤主是一個纖弱的年輕女子,整日紮著頭巾、口罩蒙面,我從未見過她的容貌。她用同樣細弱、甚至有些羞澀的聲音,向過往的行人輕喊:「潤餅好吃哦!」風雨無阻,日日不休。我為她的辛勤和執著而感動,心想這也許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孩。
在以後的環島旅遊中,感覺這種小商小販的商貿、服務性行業是台灣的一大特色,不清楚它在台灣GDP中所占的份額,但無疑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時為成千上萬勤勉刻苦的台灣貧民百姓提供了巨大的就業機會。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我最愛去的是菜場集市,感受尋常百姓的日常,及尋覓異國風味的美食珍饈,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南門市場。市場裏人頭攢動,摩肩擦踵,南北雜貨琳瑯滿目、一應俱全,熟食點心令人目不暇接,不時有熱情的攤主招呼試吃,真是民以食為天啊!地下一層是生鮮賣場,那些魚蝦貝類,就像是剛從海裏捕撈上來,晶亮晶亮的,各種鮮肉,就像剛剛從屠宰場運來,好稀罕啊!看得我真心不願離去。逛累了,還可以去二樓的休息區域小坐,或者進入美食廣場大快朵頤。
最特別的市場是台大捷絲旅酒店對面的水源市場,裏面居然有一座大大的神龕。這讓我聯想到數日裏見到的不少大小廟宇,裏面總有不少拜神祈福的善男信女。據維基百科介紹,台灣約有80%的居民同時信奉融合了佛、道的民間信仰。我想,不論信仰初衷,終歸是人心向善,也許這就是台灣人民普遍友好和文明禮貌的最好詮釋吧。
《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