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是全球選舉歷史性的一年,台灣選民將於本周前往投票站,於1月13日選出下一任領導人、副領導人和“立法院”代表。
盡管人口只有2350萬,但由於其政治地位存在爭議,台灣的選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已宣布獨立,但中國共產黨聲稱對該島及其外圍領土擁有主權,據稱很多台灣人都拒絕承認這一點,但由於戰爭風險而不敢公開談論。
美國和中國的觀察家將密切關注選舉結果,看看選民是選擇更保守、對北京友好的國民黨(KMT),還是更中左、對美國友好的民進黨(DPP),後者統治台灣八年了。
還有規模較小的台灣民眾黨(TPP),其政治光譜介於兩黨之間。
自1996年首次民主選舉以來,台灣兩大政黨每八年更換一次領導人。但今年,民進黨的賴清德是與國民黨的領先者,在與台灣民眾黨就聯合反對票達成一致的努力失敗後,國民黨遠遠未能對賴清德提出實質性挑戰。
盡管選民對台灣經濟停滯、住房成本高昂以及台灣能源政策的未來等關鍵國內問題感到不滿,但領導人選舉往往被台灣政治地位這一更大的問題所掩蓋。
2020年,在香港大規模民主抗議活動的背景下,選民以壓倒性優勢選擇了民進黨及其台灣優先的議程。香港是前英國殖民地,北京承諾在1997年回歸中國後允許其半自治50年。長期以來的說法是,如果台灣回歸祖國,台灣就會得到類似的協議,但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北京實施全面國安法和選舉改革的香港事件證明北京不信守承諾。
隨著香港抗議活動早已結束,選民現在必須決定,他們是想要國民黨提供的與北京建立更密切關係的經濟利益,還是想要繼續保持距離,冒著面臨中國定期侵略的風險,就像現任領導人蔡英文領導下的那樣。
台灣政治專家、台北政治大學助理教授列夫·納赫曼表示,“由於台灣的地位存在爭議,以及這不僅給該地區,也給世界帶來了不確定性,可以說,每個人都真正關心誰將成為這艘船的掌舵者,因為這將產生很多影響 不僅是為了安全,還為了風險和經濟潛力。”
他說道,“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希望確保這是一次自由公正的選舉,是因為如果台灣的民主地位發生變化,全世界都會非常感興趣。我認為人們不僅關心誰贏得選舉,還關心他們如何獲勝。”
關於台灣選舉,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裏。
選舉如何進行?
1月13日,台灣民眾將進行三次投票:領導人、副領導人、地方立法委員、以及自己喜歡的“政黨名單”,即根據政黨得票比例獲得席位的全體立法者名單。政黨名單在台灣政治中尤為重要,是衡量一個政黨受歡迎程度和聲譽的標準。
台灣“立法院”由113人組成,其中73名基於地區選區、34名基於政黨名單,以及6名台灣原住民代表,任期四年。
投票將於上午8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00:00)至下午4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08:00)開放,選民將投紙質選票,並由手工計票。約有1950萬人登記投票,結果應在投票日結束前公布。
批評人士稱,台灣的投票制度剝奪了年輕人的發言權,因為選民必須年滿20歲,並返回“戶籍地”(通常是家鄉)才能投票。選舉前一天,數以萬計的人將奔赴台灣的一個離島,駕車前往偏遠的山城,或者乘坐高鐵前往西海岸的主要城市之一。
盡管面臨這些挑戰,過去兩次選舉的投票率仍然相對較高,2016年為66.27%,2020年為74.9%。
《新綻放》雜誌聯合創始人、台灣政治評論員丘琦欣(Brian Hioe)告訴半島電視台,事實上,不難理解為什麽這麽多人對投票日感到興奮。
他說道:“走遍整個城市,你就會看到到處都是選舉廣告,鋪天蓋地,就像你在日常生活中隨處看到喇叭車在喊著選舉口號一樣。所以,它非常普遍,它表明政治如何融入台灣社會的日常生活。”
丘琦欣表示,伴隨選舉熱潮而來的還有一波選舉醜聞,這是台灣政治中另一個流行的因素,部分原因是台灣政治兩極分化和小報主導的媒體。
這次選舉,三位領導人候選人都面臨著有關其持有的各種財產的問題,包括學生宿舍、家庭住宅和非法劃定的停車場。
台灣主要政黨有哪些?
對於一些選民來說,台灣政治仍然被該島動蕩的20世紀歷史所籠罩。
從17世紀到19世紀末,台灣經歷了多個殖民國家的統治,從1895年到1945年東京投降期間一直是日本的殖民地。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中國內戰愈演愈烈,台灣成為戰敗的國民黨政府的逃生口,國民黨政府承諾最終會返回中國並推翻中共,但從未做到。
國民黨是東亞最古老的政黨,統治著台灣,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實現一黨制。1987年之前,台灣人一直生活在戒嚴之下,政治、經濟和社會優先考慮那些隨國民黨逃離中國的人的家庭,而不是客家人和福建華人定居者的後裔或台灣原住民。
盡管戰後的歲月裏充滿了政治鎮壓,20世紀70年代開始興起民主運動,1986年民進黨正式成立。
作為該地區最具活力的民主地區之一,台灣現在有更多小政黨,但國民黨和民進黨繼續主導政治。
與此同時,北京共產黨從未放棄對台灣的主權主張,並威脅要通過和平或必要時使用武力統一兩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設定了2049年的最後期限,這是他指定的“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年。
過去十年裏,為了滿足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和選民需求,出現了像民眾黨這樣的較小政黨。由創始人、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主導的民眾黨一直試圖走一條中間道路。事實證明,該黨出人意料地受到不喜歡民進黨的年輕選民的歡迎,他們認為民進黨是“建制”政黨,並認為國民黨領導層與當代趨勢脫節。
在立法層面,國民黨在2016年之前在立法機構中占據多數席位,並且由於其長期的網絡和對當地問題的了解而仍然受歡迎。
丘琦欣表示,盡管民進黨在過去八年中一直占據微弱多數,但人們預計它可能會輸給可能的國民黨-民眾黨聯盟。
領導人和副領導人候選人都有誰?
選民面臨著在三位不同領導人和對該島未來的三種不同願景之間做出選擇。納赫曼表示,中國再次站在許多選舉討論的最前沿,但這次選舉的獨特之處在於,副領導人候選人也因其政治影響力而受到關注。
領導人候選人中的領先者,盡管領先優勢較小,是64歲的現任副領導人賴清德,52歲的台灣前駐華盛頓特使蕭美琴也參與了投票。
賴清德是一名訓練有素的醫生,也是民進黨的長期成員,在成為副領導人之前,他因直言不諱地表達台獨觀點而聞名。然而,自從升職以來,賴清德更多地轉向支持台灣的“現狀”,即事實上的獨立。賴清德選擇蕭美琴作為競選搭檔的決定似乎提高了他的受歡迎程度,因為她受到年輕選民的青睞。蕭美琴也在美國出名,她在擔任事實上的大使期間幫助引起了人們對台灣地位的關注。
國民黨領導人候選人侯友宜,66歲,前新北市市長。侯友宜的出身比其他國民黨領導人要卑微,他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警察的職業生涯。侯友宜從政較晚,最初受到民進黨的追捧。他的競選搭檔是73歲的趙少康,他是一位媒體人物和強硬派,以支持與中國統一而聞名,盡管是在一個非中共政府的領導下。據丘琦欣稱,自從被任命為副領導人候選人以來,據報道,趙少康的關注度已經從侯友宜那裏搶走了一些。
領導人選舉中的黑馬候選人是64歲的柯文哲。他的競選搭檔是45歲的吳欣盈(Cynthia Wu),一位政治家,也是台灣一位頂級大亨的女兒。柯文哲於2014年創立了民眾黨,反對國民黨,但在最近的選舉中與該黨的關係逐漸親近。
11月,柯文哲宣布將與國民黨合作聯合投票,震驚台灣選民,但由於兩黨無法決定如何選擇領導人和副領導人候選人,該協議破裂。
iPhone制造商富士康的創始人、億萬富翁郭台銘曾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競選領導人數月,但因未能獲得公眾足夠支持而於11月底退出。
下一任領導人將於5月宣誓就職。
存在哪些問題?
討論台灣領導人選舉很難不提到中國,因為台灣與其強大鄰國的關係滲透到許多關鍵的選舉問題,如經濟、經濟適用房、可再生能源和軍費開支。
現實情況是,盡管政治關係緊張,中國大陸仍然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政府數據顯示,2022年兩岸貿易額達2051.1億美元。
國民黨等政黨將台灣經濟停滯歸咎於與北京的不良關係,因為一些台灣人失去了在中國的商業機會或中國入境遊客等收入來源,北京自2019年起禁止散客旅遊,自2020年起禁止團隊旅遊。
民進黨試圖通過加強與美國和該地區其他地區的關係來抵消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包括旅遊業。新冠疫情之前,2019年,該島迎來創紀錄的1186萬人次遊客,吸引了來自香港、韓國和日本的遊客。
丘琦欣表示,“我認為同樣有趣的是注意這些都是如何與兩岸問題聯係起來的。國民黨對台灣經濟政策的願景是加強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聯係,而民進黨則是加強與美國、與東南亞的聯係。我也不會說國內問題與兩岸問題完全無關,我認為它們有點滲入兩岸問題。”
國民黨和,民眾黨在選舉期間提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恢復《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這是一項將進一步實現貿易自由化的貿易條約,他們認為這將加深中國對台灣的投資。
雖然該協議是2013年北京和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領導下的台北簽署的,但它在2014年引發了一場被稱為“太陽花學生運動”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這是台灣政治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有助於重振民進黨的支持率,尤其是在千禧一代選民中。
房間裏的龍
選民和選舉觀察員將關注中國對選舉的反應。
北京將民進黨視為政治“分裂分子”,並告訴選民,投票給民進黨就等於投票給台海“戰爭”。蔡英文當選後不久,它就拒絕與她進行會談,加強了島內及周邊地區的軍事活動,並鼓勵台北少數幾個正式外交盟友斷絕關系。
最近,它結束了對台灣幾種化學品出口的關稅削減,並威脅實施進一步制裁。它還持續派出海軍艦艇和空中飛機進入台灣海峽。
負責處理與台灣關係的半官方機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張志軍在新年致辭中敦促台灣人民在1月13日做出“正確的選擇”。
除了這些公開的威脅之外,據稱北京還進行了網上虛假信息宣傳活動,以煽動爭議。其更多的類似策略包括通過台灣著名寺廟和神靈的宗教網絡接觸選民,依靠共同的文化和歷史聯係來影響選民的思想。
觀察人士表示,如果民進黨和賴清德勝選,中國很可能在台海舉行軍演以示抗議。過去兩年北京已經兩次使用這一策略:抗議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於2022年8月對台灣進行歷史性訪問,以及蔡英文去年4月“過境”美國時會見美國高級官員。
納赫曼表示,中國可能會等待三種可能的情況做出回應:賴清德勝後立即做出回應、二月份新立法委員宣誓就職以及五月份下一任領導人宣誓就職。
然而,這些威脅也可能會適得其反,就像過去那樣。
1996年台灣第一次領導人選舉之前,中國向台灣海峽發射導彈,但這並沒有影響選民選擇親台候選人李登輝,後者幫助領導了台灣的民主轉型。
來源 : 半島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