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仁(Ian Buruma)《紐約書評》前編輯、作家
美國民主黨在芝加舉行的全國黨代表大會展現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內容應有盡有:華麗的音樂表演、振奮人心的演講、虔誠的宗教儀式、如潮的淚水、充滿希望的承諾、歡樂的時刻、振奮人心的愛國主義、歐普拉(Oprah Winfrey)以及不計其數的氣球。電視評論員對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表現」讚嘆不已:她的微笑、肢體語言、聲音甚至服裝的選擇。
無論是獨裁還是民主國家,政治總是涉及某種表演藝術,但在美國,政治與娛樂早已不分彼此。鄙視政客並認為多數美國人都是無知笨蛋的美國記者孟肯(H.L. Mencken),是敏銳的政黨大會觀察者,他在1927年寫到:「在我看來,美國是地球上無可比擬的最偉大表演。」
但為什麽,究竟是為什麽,候選人必須做出如此充滿家庭溫情的表現?台上那些擁抱和親吻與政治有什麽關系?為了贏得選民支持,是否真的有必要表現出對宗教的崇敬?在美國似乎確實如此。
在大多數民主國家,人們投票給支持政黨及其代表的利益。魅力確實能發揮一定作用,即使在像日本這樣多數政治家都缺乏這種品質的國家也是如此。但總體而言,亞洲和歐洲的政治家,不像美國人那樣渴望或願意向公眾展示自己是充滿愛心的人。人們在傳統上希望從國王和王后那里得到這種東西,而不是從民選政治家的身上。
自18世紀的喬治三世(「農民喬治」)以來,英國君主就喜歡以純良、正派的家庭形象示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允許BBC拍片記錄她的家庭生活,從花園的BBQ到與子女的茶話會,她覺得要想保持民望就必須接地氣。
1776年美國人擺脫了英國君主的統治(農民喬治是最後一位國王),在隨後的歲月裡,白宮學到許多宮廷的隆重儀式,其豪華程度遠超過其他民主國家──也許除了仍然穿著皇室盛裝的法蘭西共和國之外。
要登上美國總統寶座,候選人要像英國王室成員那樣,必須能高超地扮演普通的男女,也就是像你我一樣可以在陽台一起喝點啤酒的人。當然,那些想成為總統的人並不是真的像我們,但他們必須假裝跟我們一樣。
但美國黨代表大會上的感性表達──擁抱、親吻和家庭之愛──在其他美國儀式性場合也很明顯。例如,奧斯卡獎的外國得主傾向於保持簡短的獲獎感言,美國明星則不同,他們必須含淚感謝身邊所有成員,從小學老師到寵物狗等,並表達對人類的熱愛。
濫情是不應有的情緒,是愛、悲傷、希望和喜悅的公開表演,而不是真實的情感──後者通常被保留在私人空間。實際上,政治和好萊塢電影業一樣是殘酷的競爭行業,為了取得成功,個人情感(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往往必須被忽略或壓抑。
那些因野心而生的需求往往過於激烈,很容易傷害到一個人所愛的配偶和子女。但感情總要有地方宣泄,總得以某種方式表達出來。因此才有了在公共舞台的誇張表現,無論是在好萊塢還是黨代表大會上。
在民主黨全代會上有很多關於美國人「守望相助」、「關愛鄰居」和「幫助窮人和邊緣群體」的話題。許多美國人或許都符合這些描述,但比起其他多數民主國家,美國是一個競爭更殘酷的社會,社會安全網也更脆弱。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具備推銷能力,對於必須向公眾推銷自己的男男女女來說,這點尤其重要,如同電影演員或政治家那樣,他們是表演者。
表演的定義就是創造某些不真實的東西,然而,公眾卻要求演員和政治家表現出真實的一面,這就是為什麽我們渴望聽到有關他們私生活的八卦,而且越低俗越好。或者換種更委婉的說法,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想看到政治家多麽愛其丈夫或妻子,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做到「真實」。
因此我們在黨代表大會和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電視採訪和雜志人物專訪中,看到的都是一些關於真實性的表演。如果表演者技藝精湛(就像在芝加哥那樣),確實是看似世界上最偉大的表演。
轉載自《上報》本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