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球門戶”峰會日前在布魯塞爾結束,這個由歐盟發起的,被視為與中國“一帶一路”抗衡的三千億歐元基建投資計畫,旨在2021到2027年期間,“縮小全球投資差距 ”,為全球夥伴“提供可持續的投資機會”。
此次峰會,歐盟與非洲三國,剛果(金),安哥拉,贊比亞分別簽署了重要的礦產供應合作協議。新協議不僅涉及歐盟及三個非洲資源大國,還涉及美國、安哥拉、非洲開發銀行和非洲金融機構共同投資開發的安哥拉“洛比托”走廊,這是一個包括港口和鐵路基礎設施,通過安哥拉“洛比托港”將剛果(金)南部和贊比亞西北部的銅礦和鈷礦與區域及全球市場連接,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目標的龐大計畫,這一目標也是非洲資源大國如剛果(金)所希望實現的目標。
法國《觀點》周刊非洲版日前以“中國如何控制非洲地下資源”為題發表長文,文章基於對剛果(金)國有礦業公司董事會主席吉·盧卡馬的採訪,盧卡馬是剛果(金)採礦業的關鍵人物,剛果(金)是世界上主要的鈷生產國,佔全球總供應量的70%以上。該國也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銅生產國。這兩樣資源都是能源轉型關鍵原材料。盧卡馬很少接受媒體採訪,此次為《觀點》周刊破例的主要原因是:剛果(金)的地下資源已經被中國人掌控,中國控制着該國19個鈷礦中的15個。盧卡馬錶示希望看到合作夥伴多元化,他說: “我希望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能夠對我們進行再投資。” 他對法國總統馬克龍三月訪問金沙薩沒有達成任何具體成果深表遺憾,他說: “當我在北京受到接待時,那是國家最高級別的接待。 但是,在巴黎,部委里沒有人接待我。”
歐盟已做出2035年終止熱力汽車的決定,但卻沒有推出任何替換方案,沒有確保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具體計畫。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商斯特蘭蒂斯 Stellantis 或雷諾等製造商幾乎完全依賴中國,中國控制着生產車用電池所需的一半金屬和90%的磁鐵。美國安永公司礦產及非洲問題專家米恩(Christian Mion)警告說:“如果中國決定阻止關鍵戰略金屬出口,其影響將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切斷天然氣供應的破壞力大十倍” 。
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40年,全球鋰消耗量將增加 40倍,石墨消耗量將增加25倍,鈷和鎳消耗量將增加 20倍,而上述關鍵礦產全球儲量三分之一在非洲。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正在對非洲地下戰略礦石如銻、鍺、石墨、鋰、釩、鎢等的控制進行撒網。據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報道,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43%的礦產出口被中國購買,並自己消耗了其中的很大部分。剛果(金)的鈷、鈳鉭鐵礦和銅;南非的銅、金、鋁土礦和鉑;贊比亞的銅和鈷;納米比亞的鋰和鈾; 津巴布韋的鎳、鋰和鑽石;莫桑比克的銅、石墨和鈦……這個清單可以拉得很長。
為什麼20世紀90年代在非洲幾乎沒有存在感的中國在短短20年裡發展得如此迅猛?澳大利亞聯合黃金公司科特迪瓦子公司董事讓-迪普洛 (Jean-Claude Diplo) 給出了四個主要原因:
首先,中國國內需求巨大;1999年至2015年間,中國每年的建築增量相當於澳大利亞全國城市建築量總和,以滿足約2200萬農村人口成為城市居民的需求。加之西方人將煉油承包給他們,造成巨大污染,中國人已經無法承受。
再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使中國無法再從北美、澳大利亞和其他西方國家獲得可靠的資源,迫使中國實現供應鏈多元化。因此非洲對其戰略安全越來越重要。
最後,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還有一個瘋狂的野心:即到2049年,也就是共產主義革命一百周年時成為電池、電動汽車、人工智能第一大國,這一目標被納入頂層設計的“中國製造2025”規畫中。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不會猶豫。據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稱,2005年至2021年間,中國對有色金屬領域的直接或間接投資近1250億美元。與西方同行不同的是,中國礦業公司(洛陽鉬業、紫金礦業、中國五礦、寶鋼、中鋼、浙江華友鈷業等)正在與中國進出口銀行或一帶一路相關金融機構,和中國建築及物流業協調並進,十分有效。足以為非洲領導人提供穩定快速的融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聯通服務。
從紙面上看,這是一個雙贏的秘訣。正如科特迪瓦專家伊戈·蒂亞姆所解釋的那樣:中國優先考慮建設的是有助於加強其控制地位的基礎設施;電力、電話、道路、橋樑、駁船……中國人投資於運營環節,將原材料運輸到自己船東接管的港口,這是令人敬畏的,因為這使他們能它控制整個價值鏈。
即將連接幾內亞西芒杜(中國和加拿大共同開採)的巨大鐵礦和距南部港口670公里的鐵路就是由中國鐵建集團設計建設的。也就是說,中國滿足了一些國家的需求,而這些國家既沒有手段也沒有技能來建設他們所嚴重缺乏的學校和診所。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