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於台灣時間6月 1日,由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代表,在華府AIT總部簽署,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及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柏格在場見證。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今(21)日接受網路媒體訪問時表示,第二階段將討論環保、勞工、農業等議題,而擴大農產品出口,是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鄧振中強調,台灣過去和美國簽署協定多數都是備忘錄型態,現在則是正式協定,且是結構非常完整的協定,與國際協定結構一模一樣,也具法律基礎,也是首次與美國簽署中英對照的協定。未來可以擴充到其他議題,意即堆積木過程。
鄧振中說,第二階段將會談及環保、勞工、農業等議題,農業議題過去老是處於防守面,例如,美方要求台灣開放豬肉、牛肉,其實我國豬肉相當有競爭力,之所以會有進口問題,主要是國人對食品衛生安全標準關注,與美方有差距,因此美方覺得與我國貿易往來有障礙,「如今這項問題處理掉了」,下一回合跟美方的農業談判重點就是出口到美國。
鄧振中指出,現在台灣農產品產量過剩,過去都是出口到中國,但近年中國經常用各種方式阻擾我方出口、禁止農產輸中,現在出口主要是新加坡跟日本,但市場還是要持續擴大,因此下一階段談判重要目標即是擴大農產品出口。
針對環保議題,鄧振中表示,台灣因無法參加國際組織,所以對國際環保規範不太清楚,而將來和美國簽環境協定的目標,是要讓台灣更容易打進國際社會,同時促進公平。
至於勞工議題,鄧振中說,「台灣勞工是寶貝」,勞工數達1100萬,是穩定台灣最重要的本錢,希望透過和美方增加勞工權益保護,讓勞工能更穩定生活,擁有更安全職場工作環境。
鄧振中表示,第三階段則非常困難,但也非常重要,他舉例說,資安標準等標準制定,攸關產業競爭力,共有千萬種產品,且不斷推陳出新,「只要是新產品就要有新標準」,制定過程不能被動接受他國規則,「台灣過去是你下訂單、我照你要求做」,現在已有研發能力、半導體等專利,不可同日語。
外界質疑協定沒有關稅減讓,鄧振中解釋,拜登政府上任時,就已經表明不與任何國家談及關稅減讓議題,這是美國的政策,他坦言,確實現階段沒辦法跟美方談及關稅議題,不過,雙方先談可以談的部分,若是美方政策改變,若是美方政策改變,再把關稅的部分補上,這樣也是一個完整的經貿協定。
轉載自《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