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廖宗澤已準備好了
北伐西線任務,對廖宗澤來說意味著什麽?他不是新兵,不是沒上過戰場,雖然說在楊森部隊時有過戰場經歷,但那是軍閥混戰,一切皆為利益而戰,士兵只是軍閥的工具和炮灰。進入黃埔軍校後,廖宗澤首先隨黃埔四期新學員參加了「東征」,消滅陳炯明、林虎等粵軍舊軍閥,他有戰場經驗,而且擔任下級軍官。沈穩與勇敢是軍官必須具備的戰場素質,當嗅到了戰場硝煙的味道,意味著戰事就在眼前,情緒自然會亢奮起來,當聽到隆隆的槍炮聲,首先產生的是敵情觀念,觀察與搜尋周邊將湧現的敵人,準備隨時去面對殘酷而緊迫戰鬥,去迎接眼前的廝殺和沖鋒。面對戰場,廖宗澤自認為已是老兵了,有經驗有智慧,能夠應對與處理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
特別是經過黃埔軍校一年的學習與訓練,對廖宗澤來說,最大的收獲並不是各種軍事課程模塊,單兵訓練的稍息、立正,到如何持槍、臥倒、射擊、投彈等基礎軍事訓練,及分科教育,步兵科的專業作戰知識,包括基本的組織指揮、生活管理和參謀能力等,這些內容在各個軍校大同小異。而黃埔軍校要求未來指揮員大膽果斷,胸有全局,深謀遠慮,敢於擔當;對參謀人員則要求心細如髮,嚴謹求實,全面考慮,服務主官。特別是為學生解決為誰而戰的問題?戰爭的目的與目標是什麽?革命軍校在政治素養培訓方面就是不一般,廖宗澤很清楚,帶兵者必須兼備良好的道德和堅韌的風格,才能帶出,或者訓練出具有良好素養的勇敢戰士。
這次回四川,廖宗澤很清楚不是簡單地戰場沖殺,而是跟著劉伯承將軍,以智慧與謀劃,以少而贏得整旅、整師、整軍的部隊嘩變,成為一支革命之師。困難的是,需要假借國民革命名義,「空手套白狼」而變成中共自己的子弟兵。
廖宗澤已經準備好了,仁人志士之心態,優秀戰士之素養,浴血奮之決心,不僅要驍勇,還得是智謀。總而言之,廖宗澤是「時刻準備著」……
43、「借雞生蛋」的原創人
上世紀末,中國私營經濟初創時期,有一句經典商業用語「借雞生蛋」。自己想吃雞蛋,卻又沒有雞產蛋,便借來一只或幾只雞,讓它為自己下蛋。形容在商業貿易中,借用他人的資金、技術等,來發展自己,生成效益。一句話,就是借助於他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楊闇公是否深諳其道?劉伯承帶領黃埔學生廖宗澤小分隊回到四川,為的是替國民黨政府收編這些四川軍隊,讓這些割據的土皇帝與北洋政府切割,加入北伐國民革命軍序列。而楊闇公卻另謀計劃,使劉伯承執行的任務性質發生了變化。問題來了,楊這麽做法,其目的和意義何在?
實際上共產黨在北伐中摻雜了私貨,或者說小動作,通過北伐戰事的勝利,從戰敗歸降的軍閥部隊中,爭奪軍權,掌控了數支屬於共產黨自己領導的軍隊。這也就是後來蔣介石憤怒的原因,此是後話。
《謀帥劉伯承》一書的第一章這樣描述:劉伯承重回四川的局勢:
四川大小諸侯,除了已失敗的第一軍屬國民黨體系外,其餘打的都是北洋旗號,他們所擁有的軍隊番號也都是從北洋政府那裡得來的。政治立場上,基本上是哪一個北洋派系當政,他們就投靠那一個。皖系段祺瑞執政,他們便站在段祺瑞一邊,直系吳佩孚上台,他們又依附於吳佩孚。
北伐戰爭開始後,這些諸侯本準備東下援吳,側擊北伐軍,同時乘機擴展自己的勢力,但是沒想到吳佩孚會敗得那麽快那麽慘。懾於北伐軍的聲威,他們只得暫時以「保境安民」、「地方自治」為號令,以便根據時局變化重新進行站隊。四川軍閥這種不明朗的政治態度,對北伐軍具有一定的威脅,尤其是楊森,仍同吳佩孚藕斷絲連,如果他從所駐防的萬縣、宜昌一帶側擊武漢,後果將不堪設想。
北伐軍指揮部謀局在先,派出了川人舊將領劉伯承和朱德赴川破局,在西線抑制四川軍閥部隊東下威脅廣東、武漢的戰略目的,而國民黨四川黨部負責策應與配合。這無疑給了楊闇公一個天賜良機,假借國民黨四川黨部名義,借殼上市,為中國共產黨謀劃開篇新局。劉伯承、朱德抵達四川,明面上為國民政府招降納叛,暗地里移花接木,為中國共產黨收編軍隊。
楊闇公這一大動作,不僅四川國民黨省黨部鬧出了「雙胞」,分裂為兩個國民黨省黨部;甚至假借北伐革命名義,從國民黨虎口奪食,爭奪槍桿子,爭奪軍隊,這一天翻地覆鬧騰,確實出乎蔣介石的預料,驚動了國民黨中央。1926年8月,蔣介石委派盧師諦為國民政府駐重慶代表,處理「雙胞」案,肅清中共餘黨,此是後話。
44、「抓槍桿子」第一人楊闇公
現如今,中共的「槍桿子理論」,公推老毛(澤東)為首。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該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著名的「八七會議」。會議對中共前一段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與會的不少人將陳獨秀、共產國際代表、蘇聯顧問在處理國民黨、農民土地、武裝鬥爭等問題上的表現,指責為「右傾」。對此,毛澤東提出不同主張:「我們罵孫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蔣是拿槍桿子起家的,我們都不管。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在中共的歷史中,「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是毛澤東在八七會議提出的著名論斷,政權需要依靠武力手段獲取與穩固。
殊不知更早明白這個道理的,而且付諸於行動的人卻是楊闇公。
在重慶市中區蓮花池街6號,有一幢中西式磚木結構的建築,一樓一底二層結構,坐西向東,樓高11米,樓寬25米,進深約10米,占地三百多平方米,這里就是國民黨四川省黨部,俗稱「蓮花池省黨部」。
1926年11月的某一天,國民黨四川省黨部負責人楊闇公,以國民黨省黨部名義,在此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密定伺機舉行「瀘順起義」,即組織順慶、瀘州及合川部分的川軍起義,配合北伐戰爭。因為楊闇公的特殊身份,出席會議的有:川軍的黃慕顏、秦漢三 [1]和傾向國民革命的師、旅長代表12人,中共重慶軍事委員會委員朱德也出席了會議。
會議商討「響應北代,會師武漢」事宜。會後,楊闇公單獨留下順慶、合川、瀘州5位代表,此三地川軍都是劉伯承的故舊,早前已與劉伯承達成默契。楊闇公佈置起義行動方案,成立國民革命軍川軍各路總指揮部,劉伯承、黃慕顏分任正副總指揮。
會議正式決定打響中共起義的第一槍。會議決定:
1、12月5日舉行瀘順起義,首先在順慶、合川發動起義,瀘州隨即響應。以劉伯承為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黃慕顏為副總指揮,兼任下轄第1路司令,秦漢三、杜伯乾 [2]、陳蘭亭 [3]、袁品文分任第2、3、4、5路司令。
開會時,劉伯承尚在廣州,並未出席這次會議。
2、起義後,瀘、合軍隊開赴順慶,集中整編,再揮師入豫,配合北伐軍主力會殲北洋軍。為作好起義準備,夏秋之際,童庸生、鄧作楷、陳毅等,將先後被分兩批到瀘作調查、策反工作。
3、起義總部利用四川省長、四川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 [4]部駐瀘第2、4、10三個混成旅之間的矛盾,決定以傾向進步的袁品文第4旅為基本隊伍,聯合陳蘭亭第10旅,消滅賴心輝心腹李章甫第2旅。
4、四川各路國民軍消滅北洋系四川軍閥劉存厚與賴心輝以後,再與馮玉祥部會師陜西或東下武漢。
45、劉伯承其人
劉伯承是廖宗澤成長道路上所遇到的第四位人物。
據劉氏家譜記載,秦末漢初,劉家有兄弟四人:劉伯、劉仲、劉季、劉交。老二劉仲幹農活是一把好手,而老三劉季卻從不喜歡下地幹活,為此常遭到父親的訓斥。不料劉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日後竟然取得天下,成了開創盛世的一代君主。劉季就是漢高祖劉邦。他在一次為父親祝壽時開玩笑說:「您過去總認為我是個無賴小子,不能治產業,不如哥哥劉仲。可是您再看看現在我和哥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呢?」
劉仲後來被封為諸侯王。有道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了清代,劉仲的後代逐漸敗落,其中有一個叫劉政富的人,舉家遷至較為偏僻的四川開縣,靠開荒種田和打鐵過日子。劉政富在家排行第四,人稱「劉四鐵匠」。他雖然手藝高超,但打鐵活並不固定,好在劉鐵匠心靈手巧,從小喜歡吹拉彈唱,為此遠近鄰居一有紅白喜事,就來請他當吹鼓手,這就成了劉家不可或缺的副業。劉政富有六個兒子,因為家里窮,前面五個都沒讀過書,長大後也都做了農民,只是破例送最小的兒子劉文炳讀書,指望劉家以後能借此有個出頭之日。
劉文炳讀了十幾年書,成年後在附近私塾教書為業。這個劉文炳就是劉伯承的父親。劉伯承四五歲時,祖父劉政富去世。劉文炳同幾個兄弟分了家,靠教私塾和分得的土地,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盡管家境很不寬裕,但劉文炳還是像當年自己父親所做和所希望的那樣,把劉伯承送進了私塾。
劉伯承讀了一年多的私塾後,趕上開縣舉行科舉考試,父子便同去縣城參加應試。兩人都通過了預考,按照他們的考卷情況,到正式考試時,都很有把握考個秀才。有人看他們預考成績不錯,便心懷忌妒,暗中告了父子二人一狀,說他們是「優人之後」。那個時代吹鼓手這一行當同剃頭匠、修腳匠、優伶、娼妓是一類,屬於「下九流」的「優人」,其本人和後兩代子孫都沒有資格參加科考,要到第四代以後才能參加。因為劉伯承的爺爺劉政富當過吹鼓手,劉家就由皇族之後成了「優人」之後,劉文炳、劉伯承父子被剝奪了參加科考的資格。
劉伯承出生於1892年,原名劉明昭,重慶市開州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劉伯承選擇了從軍之路,投入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1912年2月,劉考入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在將校學堂的10個月,他不僅學業出眾,而且以舉止端正、操守有持、惡習不沾聞名全校,被同學們譽為軍中「菩薩」。
1912年底畢業後,劉伯承被分派到川軍第5師熊克武 [5]部,先後任排長、連長。1913年劉參加四川討袁之役,失敗後於1914年在上海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15年底奉命返回四川,拉起400餘人的隊伍,組成川東護國軍第4支隊。1916年3月,劉在指揮攻打豐都縣城時,右眼中彈致殘。1917年他參加護法戰爭,任川軍第5師第9旅參謀長、四川督軍署警衛團團長,1923年參加討伐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戰爭,任東路討賊軍第1路指揮官,取得馳援龍泉驛等戰鬥的勝利,8月在作戰中右腿負重傷。在成都治療期間,劉伯承結識了重慶人楊闇公、吳玉章,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啟蒙。1924年10月起,劉隨吳玉章到上海、北京、廣州等地考察國民革命形勢和中國社會現狀,途中所見所聞,使他堅定了救國救民的革命意志。
劉伯承有「軍神」的傳奇故事,比如他失去右眼的故事,廖宗澤自然佩服這樣長者和長官。
據德國醫生介紹,劉伯承右眼中彈失明,由他負責施行手術,安裝假眼。手術前,劉伯承為保護腦子免受損傷,希望不要用麻醉藥,但醫生考慮到眼部神經分布細密,屬於極度敏感區,一般病人難以忍受疼痛,於是還是使用了麻醉藥。前後施行了兩次手術,特別是第二次手術長達三個小時,麻醉藥性因此消失。醫生很是緊張,擔心劉伯承休克過去,可是劉伯承一直非常清醒,使手術得以繼續進行。手術過程中,劉伯承始終坐在椅子上一聲不吭,只是雙手緊緊抓著椅子的扶手。醫生眼看著他大汗淋漓,汗水不停地順著扶手流淌下來。
該德國醫生曾當著熊克武的面,對劉伯承推崇備至。熊聽後很是吃驚,回去便進行了查詢。一查,德國醫生所說完全屬實。熊克武了解了劉伯承的事跡時,劉伯承已不在軍中。熊立即派人找回劉伯承,並任命他為九旅參謀長。
如果不是德國醫生的那番褒獎,就不會引起熊克武重視,劉伯承或許就與軍旅生涯告別了。即便在他重回軍營後,也還有一些人對他冷眼相看,劉伯承並不氣餒,付之以哈哈一笑:「腦殼落了都不怕,丟個眼睛算個啥喲!」
[1] 、秦漢三:字希蘇,號眉泉(1883年—1934年),四川善化人。1917年秦入四川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在川軍中任連長,先後參加護國、護法諸戰役,以戰功升任川軍何光烈部第九旅旅長。1926年春,中共中央派吳玉章、劉伯承入川,發展黨組織,策動川軍起義易幟,秦受其影響於同年夏加入共產黨。是年冬,他與友軍杜伯乾旅在順慶宣布起義。1928年夏,秦被告發為中共黨員遭逮捕,壹年後獲釋出獄。1932年秦漢三只身返歸故裏,躬耕自給,至1934年因心臟病逝世。
[2] 、杜伯乾:字少儒(1899年—1934年),四川眉山人。1926年,杜時任川軍第五師第二旅旅長,在劉伯承的鼓動下,參加順(慶)、瀘(州)起義,1934年病故於家鄉。
[3] 、陳蘭亭:(?年-1961年),本是一介無賴之徒,何時出生不知。一度結交了許多地痞流氓,陳蘭亭後來成為名震川東的土匪、軍閥、國民黨中將師長,與師長範紹增結為拜把兄弟。陳雖然沒文化,但武藝高強,有膽量,重人情,講義氣,早年隨劉伯承一起參加護國運動。陳後來成為劉湘部下,同範紹增等一起參加抗日,1949年,與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發動彭縣起義,使解放軍順利進入成都。
[4] 、賴心輝:字德祥(1886—1942),四川三臺人。1909年賴入雲南講武堂,加入同盟會,參加了武昌起義,因擅長使用炮兵,人送外號「賴大炮」,民國四川軍閥。1925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吳佩孚下臺,段祺瑞執政,賴心輝被委任為四川省長,接替鄧錫侯。1928年至1929年間被劉文輝、劉湘叔侄趕出四川,投靠中央後,部隊又被陳誠包圍繳械。賴從此落魄江湖,加上又有抽大煙的不良嗜好,家財蕩盡,1942年病死的時候,皮夾中只有一元法幣。
[5] 、熊克武:字錦帆(1885年-1970年),四川井研縣人。熊1904年東渡日本,1905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廣州黃花崗起義後,被公推為蜀軍北伐總司令,在討伐袁世凱的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中與原雲南都督蔡鍔等並肩作戰,迫使袁世凱取消了帝制。熊壹度成為四川的統治者,大軍閥,與孫中山矛盾重重,是一個從熱血青年變成軍閥的典型人物。1949年與劉文輝等策動了川西起義。